初三古文阅读及练习C宝山补习班宝山中考补习班.doc

初三古文阅读及练习C宝山补习班宝山中考补习班.doc

ID:62158026

大小:2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4-19

初三古文阅读及练习C宝山补习班宝山中考补习班.doc_第1页
初三古文阅读及练习C宝山补习班宝山中考补习班.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三古文阅读及练习C宝山补习班宝山中考补习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孔孟论学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2.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3.《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4.《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二、课文分析1.第一则: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2.第二则:学习的方法——学思须紧密结合。3.第三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好学、下问

2、.4.第四则:学习的态度——学习应坚持不懈(以“为山”、“平地”设喻说理)。5.第五则:学习的态度--学习须持之以恒(以“一暴十寒”设喻说理)、专心致志(以“学弈”为例,将两人的态度进行对比).6.第六则:学习的态度——要带着批判怀疑的精神读书(以如何读《尚书》为例).三、习题:阅读《孔孟论学》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A套1.本文前四则选自。孔子是我国学派的创始人。(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三则孔子认为自己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所以才有“文”的尊号。B.第四则

3、论述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废。只有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功。 C.“弈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是如此了.D.第六则论述了“不要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的观点。B套1.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人名)的儒家思想,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孟子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母亲,(仅限4字)的故事已成为后世家长教子的美谈.(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以“一暴十寒”为喻,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

4、天晒网”。B.选文又以“弈秋诲二人弈"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选文以下围棋这门小技术为例,反映的却是学习任何技艺都需专心的大道理。D.将学“弈”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C套1.文中的“子"是指(人名),世人尊称其为“”。(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则是写孔子一生为学的切身体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需要不断积累的规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B.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C.第三则阐发了

5、孔文子的谥号“文”的含义,表明学贵有疑。D.第四则论述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日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选自《郁离子》)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3)是非若所知也()(4)去饥寒犹远()俶尔远逝()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4。找出文中写老鼠祸害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句子是:意思是:5。简要指出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6。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当在所不惜。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想什么代价都不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C.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它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

7、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7.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