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doc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doc

ID:62159303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9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doc_第1页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doc_第2页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与教育学·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有: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神话起源论:代表人物是朱熹、《圣经》;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孟禄;劳动起源论:代表是马克思主义。生活需要起源论是对劳动起源论的扩展。·最早把“教”“育”连在一起

2、使用的是孟子.出自《孟子.尽心上》·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等趋势。·中国早在夏代就有学校教育形态,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西周建立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了“国学"和“乡学",形成“礼、乐、射

3、、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隋唐以后盛行科举,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办学堂.·古代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已有宫廷学校,中王国后出现职官学校,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特点。·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中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首陀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是其代表。·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为教

4、会所控制,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前二者的教育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世纪的世俗教育是通过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进行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结合宗教精神与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家庭教育形式。·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

5、成部分。·教育的发展经过前制度化教育阶段、制度化教育阶段、非制度化教育阶段。学制的完备是制度化教育的标志。·学制的基本类型有:19世纪英国的双轨制学制、美国的单轨制学制、前苏联的分支制学制。·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颁布的近代学制;1904年的“癸卯学制”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的“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叫“强迫教育"。·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小学

6、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其外院即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有教无类”,教授的基本科目有《诗》、《书》、《礼》、《乐》、《易》、《春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

7、的《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预”、“时"、“孙”、“摩”等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的哲学家,代表作是《理想国》,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后来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

8、专著。·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漠、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英国的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于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主要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