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

ID:6217828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_第1页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_第2页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_第3页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机械通气方法抢救突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有创—无创序惯性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方法首先,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我们将以有创—无创序惯性通气作为治疗手段的一组定义为甲组,将以常规有创通气方式治疗的一组定义为乙组;其次,对照甲乙两组病死率、有创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时间、肺炎发生率、总通气时间、明显降低致死率等因素的差异。结果甲组和乙组的病死率、有创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时间、明显降低致死率、肺炎发生率、总通气时间都有明显改善。结论

2、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入住重症病房时间、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和总通气时间、降低病发死亡率、控制肺炎发生率。【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4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虽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入住重症病房时间、肺炎发生率等可以通过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被有效地控制,但是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容易划伤气管、破坏病情的稳定、引发肺炎并发症、诱发呼吸肌劳损等后果使得该治疗方法成为了双刃剑。笔者所在医院经过两年多的对临床实验,将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法和常规有创通气法

3、的治疗。现将两组数据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两年间共接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15到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岁。我院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以有创—无创序惯性通气作为治疗手段的一组定义为甲组(25例),将以常规有创通气方式治疗的一组定义为乙组(25例)。1.2治疗方法第一步,在对内环境失衡、感染灶、合并症等致病因素实施药物控制或清理等基础性的治疗之后,通过插管实现机械通气;第二步,插管后的头24小时要使用容控型辅助。该措施的具体

4、含义是:控制模式+呼气末正压(PEEP)+控制性肺膨胀,潮气量6.0-8.0ml/kg,PEEP7.35-8.25mmHg;第三步,在病情能够被控制住并且有好转迹象的时候,采用同步间隙指令性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orPSB)+PEEP方式继续治疗;第四步,在综合分析患者的气血情况、通气情况、时刻关注患者的PSVorPSB、呼吸频率(f)及PEEP水平的基4础上,逐渐下调吸氧分数值(FiO2)直至出现ARDS控制窗;第五步,判断患者是否神志清醒,是否可以自己将痰排除体外,是否可以将自主呼吸能力控制在VT3-

5、5ml/kg范围内,体温、呼吸频率、血象、血流动力学、呼吸机参数等各项指标是否保持在正常范围以内,若不符合标准则返回第二步,若符合标准则进行第六步;第六步,对甲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法:当出现ARDS控制窗时,直接拔除气管插管,封闭气切口采用金属套管或无菌纱布。将PEEP和吸氧分数值分别保持在5.85-8.85mmHg和40%-60%范围内,并逐渐下调,当患者自主呼吸时间能保持在四个小时以上的时候,撤去呼吸机。同时,对乙组继续实施常规有创通气治疗法:将SIMV频率、PEEP水平和PSVorPSB水平分别降低到2

6、40-360次/h、3.68mmHg和5.85mmHg,当患者自主呼吸时间能保持在四个小时以上的时候,撤去呼吸机并改用气管插管供氧。观察一整天后,如无异常,予以拔管。1.3临床评价指标第一个指标是有创通气时间,第二个指标是总机械通气时间,第三个指标是VAP发病率,第四个指标是ICU住院时间以及第五个指标是死亡率。1.4统计学处理对这些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是SPSS13.0。根据统计学原理若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之,数据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3讨论4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入住重症病房时间、有效地减少有创通

7、气时间和总通气时间、有效地降低病发死亡率、有效地控制肺炎发生率。因此在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王广发,李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J].临床与实践,2011.[2]褚大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