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胸腔积液护理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胸腔积液护理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80733

大小:2.42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胸腔积液护理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胸腔积液护理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胸腔积液护理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胸腔积液护理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胸腔积液护理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胸腔积液护理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胸腔积液护理ppt一、概念:任何原因使得胸腔内液体形成增多和吸收过少时,均可导致胸腔内液体异常增多积聚,称为胸腔积液。(pleuraleffusion简称胸水)。二、病因和发病机制(pathogenesis:WhatcausesPleurisy)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漏出液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漏出液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渗出液损伤----血胸、脓胸、乳糜胸(四)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癌症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产生胸腔渗出液。(五)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主动脉瘤破

2、裂、食管破裂、胸导管破裂等,产生血胸、脓胸、乳糜胸。渗出液:发生在胸膜表面或淋巴管有病变时,在由细菌性肺炎、结核病或肿瘤引起的胸膜疾病,胸腔积液为渗出性中青年患者中,结核病尤为常见。中老年胸腔积液(尤其是血性胸液)应慎重考虑恶性病变与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漏出液发生在影响胸膜腔液体形成或吸收的全身因素改变时胸腔积液可为漏出液。当心包受累而产生心包积液。因上腔静脉受阻,使血管内静水压升高。因恶性肿瘤所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三、临床表现(一)症状1、呼吸困难2、胸痛3、胸闷、气短(0.3L↓不明显,>0.5L渐明显)4、

3、原发病的表现(TB、肿瘤、肺炎、心衰、肝脓肿)(二)、体征(sign)#少量体液无明显体征#胸膜摩擦感及闻及胸膜摩擦音#中至大量胸腔体液#原发疾病的体征四、治疗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病症的一部分,病因治疗尤为重要。漏出液常在纠正病因后可吸收。渗出性胸膜炎的常见病因为结核病、恶性肿瘤和肺炎。(一)、结核性胸膜炎1、一般治疗:休息、营养支持、对症。2、抽液治疗:★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或肋间插细管引流。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大量胸液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首次抽

4、液不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液不应超过1000ml,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胸膜反应:停止抽液,平卧,必要时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抽液后,不注入抗结核药物,但可注入链激酶防止胸膜粘连。3、抗结核治疗4、糖皮质激素:应用于下列情况:★严重的全身毒性症状★大量的胸腔积液★广泛的胸膜肥厚糖皮质激素应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疗程:约4-6周(二)、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前者一般积液量少,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可吸收,积液者多应胸腔穿刺抽液,胸水PH<7.2时应肋间插管闭式引流。脓胸的治疗原则是控制

5、感染(足量、体温正常后持续用药2周以上,联合抗厌氧菌药)、引流胸腔积液(抽脓,闭式引流,冲洗,注入抗生素及链激酶)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三)、恶性胸腔积液包括原发病和胸腔积液的治疗。胸腔积液多为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胸水生长迅速,常因大量积液压迫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可选择化学性胸膜固定术,在抽吸胸水或胸腔插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入化疗药及胸膜粘连剂、生物免疫调节剂。五、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1、气体交换受损与大量胸液压迫使肺不能充分扩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胸腔积液引起的高

6、热,消耗状态有关。3、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4、疼痛与胸膜摩擦或胸腔穿刺术有关气体交换受损1、给氧2、卧床休息以减轻呼吸困难,胸水消失后休养2~3个月3、促进呼吸功能4、体位:患侧卧位或半卧位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2、治疗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或积血)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且尚不具备条件施行胸腔引流术时,或气胸影响呼吸功能者。3、脓胸抽脓灌洗或恶性胸腔积注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术中做好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记录穿刺时间、量及颜色,以及病人术中状态。监测病人穿刺后的反应,有无血胸、气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穿刺部位有

7、无红肿热痛体温升高的现象。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静卧、24小时后方可洗澡,以免感染。鼓励病人深呼吸,促进肺膨胀。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胸痛必要时用宽胶布固定胸壁,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康复锻炼病情观察具体护理措施:(一)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1).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行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记录。2).休息: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的康复。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酌情减少活动,

8、适当休息。同时提供病人合适的环境,如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500-3000ml,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