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匮要略-1(1)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金匮要略-1(1)教学讲义ppt.ppt

ID:62190920

大小:1.10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金匮要略-1(1)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金匮要略-1(1)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金匮要略-1(1)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金匮要略-1(1)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金匮要略-1(1)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金匮要略-1(1)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匮要略-1(1)绪言一、金匮要略的性质、沿革与版本1.书名:(1)金匮:(2)要略:“简要,节略。”“重要的韬略”(3)方论: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2.性质:诊治杂病的专书,方书之祖“金”,黄金、金属;“匮”,柜子。“金匮”比喻极其珍贵、应当慎重保藏之意。3.沿革(成书散佚整理校订)——公元三世纪初:《伤寒杂病论》成书——西晋·王叔和(太医令)搜集编次——北宋初期(翰林院、太医署、校正医书局)王洙(翰林学士)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校订上卷删去,只保留中下卷论述杂病4.版本:《金匮要略方论》宋·林亿:国内未见原刻本,

2、有复刻本;明·赵开美:刻本,使用较多;元·邓珍本: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病因:水气、痰饮、瘀血——症状:腹满、痉病、呕、哕、下利——病机:虚劳——病机加病位:血痹、胸痹、肝着、肾着——疾病特征:中风、历节——疾病发生的特殊时期命名:妊娠病、产后病《金匮要略》对疾病的命名(1)水气病:风水、皮水、石水、正水(2)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3)痰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历节:风湿历节、寒湿历节(5)中风: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病证结合

3、、以辨证为主——各种病常有其主要脉象百合病:脉微数疟疾:脉弦虚劳:脉大、极虚寒疝:脉弦紧或沉紧肺痈:脉数实肺痿:脉数虚肠痈:脉数《金匮要略》在脉学上的特点——《金匮》脉学的作用(1)诊断疾病(2)推测病因(3)确定病位(4)阐述病机(5)鉴别疾病、指导治疗(6)判断预后(1)五邪:风、寒、湿、雾、榖饪之邪(2)三条:(3)“五劳”、“六极、“七伤”(4)“痰饮”、“水气”、“瘀血”(5)虚、积冷、结气——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与学术特点《金匮要略》的病因学特点“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4、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1)有病早治,防止病势的传变——治未病的预防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未病脏腑——“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治未病——“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已病防传(2)重视人体正气,通过扶正,辅助祛邪——对于慢性衰弱疾病,注重观察脾肾两脏功能是否衰退。——在注重扶正的同时,也并未忽视祛邪——攻邪不忘顾护正气(3)祛邪要因势利导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金匮要略》对杂病的治疗原则(1)在《内经》指导下,规范组方原则,成为《方

5、剂学》的鼻祖;(2)在方剂运用上,体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精神;——同病异治:——异病同治:(3)重视药物专用于药物炮制;——重视单味药物的主治功能:(苦参、蜀漆、百合等)——重视配伍,即药物经过配伍以后所发生的协同作用。——注重药物在方剂中的加减变化(随证加减、分量加减。)——注重药物的炮制、煎煮方法(附子、乌头)《金匮要略》对方药的运用(1)有助于拓展临床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2)有助于重视影响疗效的各个环节;(3)有助于提高阅读古医籍的能力;(4)有助于了解中医对杂病治疗的源流。——金匮要略的学习目的《金匮要略》

6、的学习目的(1)理解原文为主,熟记重要条文;(2)注意原文在文法上的特点;(3)结合《伤寒论》,上溯《内》、《难》,下涉诸家;运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学习;(4)强调临床实践,提高动手能力。——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金匮要略》学习参考书《金匮要略心典》(清·尤怡)《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金匮发微》(曹颖甫)《金匮金释》(陆渊雷)《金匮要略》《伤寒论》的联系与区别伤寒论金匮要略联系(1)两书内容此详彼略或彼详此略,互参有助于加深理解原意;(2)均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为理论基础;(3)均以“病

7、脉证”标明篇名,体现了病证结合的辨证方法;(4)均以四诊合参并结合八纲辩证。区别病因外感寒邪为主内伤自病为主发病多急骤,变化较多缓慢,变化较少病机六经病机为主脏腑经络病机为主辩证六经辨证为主脏腑经络辩证为主治疗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脏腑经络”,言发病部位的深浅,“先后病”,指发病次序的先后。本篇取“脏腑经络先后病”为篇名,提示从发病部位及时间两方面来探讨人体内外一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篇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及预防等方面,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

8、义。重要学术思想(1)“治未病”的思想;(2)重视正气的思想;(3)“标本缓急”的思想。一、发病、病因病机及预防(一)发病与预防(2)(二)病因:1.反常气候(8)2.疾病分类与病邪特性(13)(三)病机(10)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