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

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

ID:6219704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_第1页
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_第2页
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_第3页
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_第4页
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低碳新视野下城市规划  摘要:低碳概念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的目标和动力,从低碳概念被提出的那刻,便作为健康的代名词。中国是世界大国,也一直讲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指标,而低碳经济符合这一国情。所以,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就成为了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前提。现在就让我们分析低碳城市前景关键词:低碳;新视野;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1.如何实现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当前国际上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有着相应的原则,如何建设低碳型城市,需要符合其顺时、因地、应变、简约的原则。顺时则是要根据当地的地势环境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来实行城市建设规

2、划,建设符合的城市;因地则是要考虑当地所拥有的能源问题,大多数地方有着类似太阳能、风能能多种二次能源,要合理利用其优势;应变则是在建设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若遇到环境的变化,则需要改变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为首要任务,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简约则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是未来城市规划的主题。所以,务必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不改变,是低碳概念的核心所在!62.低碳城市的竞争2.1从2008年的保定与上海到目前的全国都在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似乎一夜之间全国都在实行这一概念,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城市努力争

3、取的方向。这一行为也说明在资源紧缺,环境压力过大的当前,低碳城市的出现为大众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低碳城市不再是政府自己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很多工厂和企业接受这一思想,为相应低碳城市的号召,自动减少碳的排放,为保护环境做出了有力的贡献。赣州的虔东实业集团在过去是耗能的主要企业之一,而目前企业为了支持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我们不难发现节能减排对低碳城市建设的作用之大。在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努力中,我国的低碳城市越来越多,相互打造属于自己的低碳品牌。2.2低碳城市如何实现共同发展低碳城

4、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与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理念是有直接联系的,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得环境以经济共发展。节能是低碳的核心,绿色资源的开发,能源的高效利用,经济的迅速增长。所以,建设低碳城市,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是目前大多说城市的所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是城市化建设的追求和保障,是实现可持续发现的重要手段。62.3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任重而道远低碳城市发展迅猛,但是由与很多城市在追求发展的过程却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低碳城市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缓慢的过程,一个需要改变的程序。在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知

5、道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有特色的低碳城市,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目前为止,我国面临着技术落后,消费改进不足,产业发展等多项问题,并且我国的低碳产业相对不足,无法参与低碳建设。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还有待提高,而国民的普及也没有做到全面,人们无法了解,也就成为了低碳发展的巨大障碍!3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在当前国际的严峻形势之下,低碳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节能减排,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环境变化,遏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方案,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成为未来的趋势。我国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再生资源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能源的75%。为了

6、贯彻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节能减排。很多城市都想发展低碳经济来提高自己的形象,低碳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节能减排,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普及公民的低碳只是,将低碳概念融入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63.1降低能耗是规划的关键经计算可得,我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这些数字让我们意识到低碳城市仍然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我国的建筑耗能现象严重,保温能力差,调查显示,我国的建筑能耗是全国总能耗的27.5%,事实证明了我国的建筑耗能浪费严重,从筑材料生产、施工及后期运行、拆除等各阶段,都需要改善。如何才能改善这一状况呢?应当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当其冲

7、的就是城市的规划设计,坚持实施低碳环保的设计。第一,城市的功能判断是必不可缺的,确定城市的发展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的方针政策,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大力参与,有效提高自己的企业的能源节约,减少排放标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第二,对于高耗能的建筑,我们一定重视其改革和创新,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建筑节能的有关法律法规来实施,充分意识到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推广低能产业!3.2优化

8、规划方式,改善能源结构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