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

ID:62215734

大小: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2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知识目标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3、了解唐代古体诗的基本特点。4、理解并掌握诗中文言字、词的意义。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以至背诵全文。德育目标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教学重点】诗歌第二节,一波三折,变幻莫测的梦游意境是教学重点。抓住这一重点,即可充

2、分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有助于充分理解梦境背后的深意。【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的意境,体悟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对梦境深层含义的解读应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诗作的思路及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2、探究式阅读。如让学生充分讨论诗作的主题等。【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解题龙巾试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写的是谁?1、李白及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

3、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将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2、"古体诗

4、"和"吟"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二、整体感知:(一)学生读,自读自译,读通读懂。(二)学生读,教师纠正字音、断句,解答字词疑难。学生齐读全诗。(三)理解思路(可结合写作体验)梦由梦境梦醒三、研习第一段:梦由(一)点学生甲诵读,思考"梦由

5、"是什么?1、梦由:景仰、向往。2、何以见得?①传闻神奇②对比、夸张高大(二)学生甲再读。要求读出景仰、向往之情。四、研习第二段:梦境:点学生乙诵读,思考"梦境"特点:幽静、凄清,壮观、雄奇,荒诞、迷离,和乐,富贵。五、研习第三段:梦醒:四人一组讨论:如何理解本段中诗人流露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后,明确:诗歌的最后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

6、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__,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__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视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

7、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六、诵读全诗,比赛(读一段也可)七、课堂练笔:如何理解诗中"梦"的含义?(也即诗人为何写此梦境?)交流参考:1: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愈是以浓墨重彩对其铺张,愈表明作者追求热切,赞颂热烈;梦中仙境描述得愈美好,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就愈大,

8、梦醒后的失落之痛就愈深,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诗歌情感表达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当洵》云:"(诗人)将之天姥,托言攀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言下之意,烟霞是诗人寄意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