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

ID:62217637

大小:46.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21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2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3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4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合作探究探究点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提出问题(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探究实验【实验操作】

2、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的运动。归纳总结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如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这都充分证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了解分子的性质。探究

3、实验(2)常见的混凝土水实a.盛有约b.从烧杯A中取少量c.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验20mL蒸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步水的小烧其中慢慢滴加浓氨现象发生骤杯A中加水,观察溶液颜色有入5~6什么变化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现象实验装置实溶液仍为溶液变红色烧杯A中酚酞溶液变红验无色现象解水不能使氨水能使无色酚酞烧杯B中浓氨水挥发出来,氨分子进入烧杯A中,释无色酚酞变红色形成的氨水使酚酞变红色变红色实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使酚酞变色。分子是在不运动着的。验

4、结论课堂讨论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而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归纳总结(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这就是水受热蒸发加快的原因。(3)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受热后间隔增大,遇冷缩小。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一般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小,故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板书设计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一、物质是由分

5、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枯燥,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分子、原子(重点、难点)了解物质的构

6、成,知道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联系(重点)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欧洲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四轮纳米汽车。纳米车拥有能够转动的轮子,它们的体积如此之小,即使有两万辆纳米车并列行驶在一根头发上也不会发生交通拥堵。随着这种纳米车的问世,科学家在朝着打造可在血管中穿行,用于杀死癌细胞的先进装置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纳米车也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子提出问题

7、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有哪些奥秘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概念的理解:①“保持”是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④“最小”不是绝对的“没有比它更小的粒子”的意思,

8、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识拓展①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