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

ID:62217765

大小:48.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1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_第1页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_第2页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_第3页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_第4页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

2、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

3、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2010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

4、都是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即是教学的“保底”任务,而不是教学的“封顶”。鉴于我校是省一级达标学校,我所任教的高一两个班学生素质较好,本着“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在“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定量关系”这一内容上,作适当的拓展。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有课本、《导与练》听课手册、视频等,并进行有机融合。其次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三是通过阅读,着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第四是通过对“雷电发庄稼”这一自然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是

5、通过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概括,突出学习重点,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第六是通过对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通过对循环反应分析,培养学生确立“始终态”计算的思维方法,定性与定量关系的理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⑵.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⑶.了解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⑶.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

6、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6⑴.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的重点:N2、NO和NO2的性质。知识与技能的难点: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方法引导、实验观察、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播放】<一场雷雨一场肥>【引入】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过后,人们发现庄稼的长势非常好,叶子绿油油的,就像刚施了氮肥一样。那么雷雨生成了什么肥料?又是怎样生成的呢?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本

7、节课《氮的循环》。【阅读指导】阅读课本P73~74,并思考:1、自然界中氮循环有哪些形式?2、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物质?【板书】(学生汇报时有意识地根据氮的化合价升降顺序书写)铵盐、NH3、N2、氮氧化物、HNO3、硝酸盐【展示】1、主要形式⑴游离态→化合态⑵化合态→游离态⑶化合态→化合态2、含氮物质铵盐、NH3、N2、氮氧化物、HNO3、硝酸盐学生活动观看、倾听、思考、进入学习状态阅读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结果:⒈主要形式(1)游离态→化合态①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②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合物,并随

8、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中;③合成氨工厂、汽车发动机都可以将一部分氮气转化成化合态。(2)化合态→游离态:硝酸盐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