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支原体剖析幻灯片.ppt

最新--支原体剖析幻灯片.ppt

ID:62256245

大小:2.70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1-04-23

最新--支原体剖析幻灯片.ppt_第1页
最新--支原体剖析幻灯片.ppt_第2页
最新--支原体剖析幻灯片.ppt_第3页
最新--支原体剖析幻灯片.ppt_第4页
最新--支原体剖析幻灯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支原体剖析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支原体剖析第一节概述支原体(Mycoplasma)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能够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柔膜体纲支原体目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梨支原体等解脲脲原体分类支原体科无胆甾原体科螺原体科支原体属脲原体属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于一般细菌,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清以提供胆固醇与其它长链脂肪酸,多数支原体还需添加酵母浸液、组织浸液、核酸提取物和辅酶。pH:适宜pH为7.6-8.0,低于7.0时易死亡。但解脲脲原体最适pH为6.0-6.5。培养特性氧气:兼性厌氧,但大多数寄生性支原体在37℃时在微氧环境(含5%CO2和

2、90%N2)中生长最佳。繁殖方式:通常以二分裂繁殖,也可以出芽、分枝、断裂等方式增殖。菌落形态支原体生长缓慢,3-4h繁殖一代。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48-96h形成菌落。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2-7天后形成“荷包蛋”样菌落(“friedegg”colony)。菌落中心致密隆起,深入琼脂,周边为较薄的透明颗粒区。支原体典型菌落液体培养基:清亮,用颜色变化单位(CCU)表示。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1.培养基对照;2~5.肺炎支原体培养第2~5天12345支原体与细菌L型支原体有许多特性与细菌L型相似无细胞壁,呈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对青霉素不敏感,对低渗敏感“荷包蛋”样菌落临床表现相似,为间质性肺

3、炎等。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细菌L型非细菌与原菌相关,可以回复细胞膜含高浓度胆固醇细胞膜不含胆固醇培养时需要胆固醇大多需要高渗培养生长慢,菌落小菌落稍大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有一定混浊度,可黏附于管底或管壁生化反应支原体葡萄糖精氨酸尿素吸附细胞致病性肺炎支原体+--红细胞肺炎、支气管炎人型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生殖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穿透支原体++-红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条件感染多见于艾滋病解脲脲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流产及不孕不育抗原结构支原体抗原结构主要来自细胞膜,由蛋白质和糖脂组成。不同支原体均有其特有的抗原结构,交叉较少,在鉴定支原体时有重要意义。抗原结构补

4、体结合试验可检测糖脂类抗原ELISA试验可检测蛋白质类抗原血清抗体鉴定:生长抑制试验(growthinhibitiontest,GIT)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inhibitiontest,MIT)抵抗力抵抗力比细菌弱,易被脂溶剂及常用消毒剂杀灭,对紫外线、低渗、干燥及热敏感。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碲酸钾抵抗力强。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和阻碍DNA复制的药物敏感。致病性黏附素、荚膜、毒性代谢产物、超抗原、其他:如穿透支原体黏附侵入CD4+T细胞引起损伤。支原体主要寄生于细胞外,一般为表面感染,大多不侵入血液及组织细胞内。致病物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体液

5、免疫:抗膜蛋白的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细胞免疫:主要是特异性CD4+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也起作用。第二节主要病原性支原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穿透支原体MycoplasmaPenetrans肺炎支原体菌体大小为0.2-0.3mm,呈短细丝状具有特殊的顶端结构。位于该结构表面的P1蛋白,是肺炎支原体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的部位。P1表面蛋白(170kDa)和P30(32kDa)为主要的黏附蛋白。肺炎支原体生物学特性初次分离应在含血清和新鲜酵母浸出液的培养基中,一般10天左

6、右长出菌落,多次传代后生长加快。产生过氧化氢和溶血素。能发酵葡萄糖,不分解精氨酸与尿素。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侵犯呼吸系统传播途径:通过飞沫传播夏末秋初为多发季节,以5-20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流行特点为间歇性。每4-6年出现地区性流行,流行持续数月至一年。所致疾病引起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及急性细支气管炎为主,又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primaryatypicalpneumonia)。临床以咳嗽、发热、头痛、咽痛和肌肉痛为主。有时有呼吸道外并发症,如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免疫性血清特异性IgM、IgG及SIgA和致敏的淋巴细胞;呼吸道局部黏膜产生的SIgA对防止再感染有较强保护作用;出现

7、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促使哮喘病急性发作。致病性与免疫性血清学检查冷凝集试验用病人血清与人O型血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混合,4℃过夜时可发生凝集,而在37℃时凝集又分散解离开,但仅50%左右的患者才出现阳性。此反应为非特异性。快速诊断ELISA:检测P1和P30蛋白mAbs。PCR:从痰标本中检测16SrRNA或P1蛋白基因。微生物学检查PCR分离培养37℃,1-2周典型菌落鉴定生化反应形态染色GIT,MI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