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课件PPT.ppt

最新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课件PPT.ppt

ID:62263702

大小:2.06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课件PPT.ppt_第1页
最新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课件PPT.ppt_第2页
最新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课件PPT.ppt_第3页
最新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课件PPT.ppt_第4页
最新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概要主要内容发热概述1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2护理措施3发热: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T≥37.5℃(以口温为准)。临床分级:低热:37.5~37.9℃中热:38~38.9℃高热:39~40.9℃超高热:>41℃一、发热概述体温上升期畏寒、皮肤苍白、无汗;可出现寒战,继之体温开始上升,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两种。2.过程及症状评估高热持续期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少;此期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2.过程及症状评估退热期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有骤退和渐退两种,体弱患儿和心血管疾病患儿容易出

2、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的症状,应严密观察。2.过程及症状评估常见的热型:稽留热(如大叶性肺炎)、弛张热(如风湿热)、不规则发热(如流行性感冒、恶性肿瘤)等。3.评估热型及发热的程度程度:低、中、高、超高热?发热起病急并伴寒战,多属化脓性细菌感染;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常伴皮疹;皮下出血或牙龈、鼻腔出血,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或重症感染;发热伴有单发或多发关节红、肿、痛,可见风湿热及结核病等;发热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及肝脾增大,可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等4.评估伴随症状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体温过高与感染、机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高热惊厥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持续不退、摄入减

3、少及用退热药后大量出汗有关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对发热的护理、预防知识护理目标1.患儿体温降至正常2.患儿不发生惊厥3.患儿不发生体液不足4.家长能说出发热的一般护理方法,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二、护理措施体温过高护理一般护理病情观察降温措施病因治疗一般护理安静、温度适中,空气流通,通风良好。环境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饮食卧床,皮肤干净、清洁;加强口腔护理。休息定时准确记录体温,定时测T、P、R,频率4h/次;高热、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危险的患儿,1~2h测量1次;退热处置后半小时复测体温1次;观察体温有无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有虚脱表现时应给予保暖、饮温开水

4、,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液体病情观察体温达38.5℃左右或以上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1)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2)温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部。3)温水浴,水温比患儿体温低1℃,应用清水。4)冷盐水灌肠,适用于降温和需检查大便的患儿。大血管去放置冰袋并配合冬眠疗法降温措施常用药物降温方法:1)25%安乃近溶液滴鼻,此法简单有效,适用于5个月到1岁左右的婴儿,每次1-2滴,滴入鼻腔,一般1小时内即可降低体温。2)对乙酰氨基酚有解热镇痛作用,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小、无肝功能损害和抗凝等副作用,因此使用较多。降温措施针对不同病因,按医嘱采取不同治疗,细菌性感染采用抗生素、病毒

5、性感染可给予抗病毒制剂或中药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病因治疗预防惊厥护理床边设置防护床档加强巡视,注意体温骤升患儿表现降温措施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预防惊厥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指导家长了解患儿发热的原因、识别患儿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注意观察有无头痛、脉率加快、烦躁不安等症状,以免发生惊厥。感谢聆听!灸术基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常用灸术分类悬灸——间接灸,艾条灸灼灸——直接灸,艾柱灸,化脓灸隔物灸(隔物灸是加强灼灸的作用)——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布灸,隔盐灸定义(1)悬灸:即是将艾条1.2支点燃后,悬置于穴位皮肤上方,距穴位3-4寸,对准穴位施灸,切勿左右上下移动(2)灼灸:取

6、灸药1炷,放置于穴位皮肤上,安放稳妥后点燃,使其自行燃尽,仍在原处施灸第2.3炷。(3)隔物灸:把姜,蒜等切成薄片,放在施灸穴位上,再将艾药放置其上,然后点燃艾药让其自行燃尽,或将小艾点燃后直接烧灼在所隔之物上。隔盐灸只对神阙。灸的常用处方药用灸条组成:艾叶2400g,羌活75g,独活75g,细辛75g,降香75g,石菖蒲57g,甘松57.5g,樟脑95g,薄荷75g,鹅不食草95g.以上药物共制成药用灸条,每支30g,备用雷火灸组成:艾绒94g,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研成细末,过筛后,加入麝香0.1g.取棉皮纸二方,一方平置桌上,一方双折重复于上。铺洁净艾

7、绒于其上,拿木尺等轻轻叩打使均匀成一方形,然后将药料匀铺于艾绒上,卷成爆竹状,外涂鸡蛋清,以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密闭备用。霸王灸组成:艾叶90g,沉香10g,石菖蒲10g,雄黄10g,川乌10g,桃树皮10g等共研细,制成艾条,放入特制灸的纸管中。本方源于《本草纲目》,该方灸法有8种,安全,使用方便。灸药组成:木通、血通、淮通、通草各10g,加75%酒精500ml浸泡备用,取药液100ml加薄荷脑0.1g、麝香1g,加艾绒900g搅拌均匀,备用灸的临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