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

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

ID:6228027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7

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_第1页
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_第2页
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_第3页
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_第4页
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探析  摘要:通识教育公选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公选课“人居环境与通风”为例,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公选课教学的特殊性,从明确教学目标与定位、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思路与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关键词:公选课;教学实践;探讨作者简介:冯伟(1977-),女,安徽宿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黄建恩(1970-),男,山东临沂人,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

2、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徐州221116)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008)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11-028通识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管是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主要探索的本质内涵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生活的价值、资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谐等。”[1]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界,通识教育理

3、念被借鉴并得到大力推广。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高校很难自主设计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因此,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成为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设,涉及的知识领域广、课程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因此,能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需求,对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必修课无法替代的作用。笔者四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人居环境与通风”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一、明确教学目标与定

4、位8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大量新型建筑材料、装潢材料、家用电器设备以及清洁剂、杀虫剂、除臭剂等日用化学品被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日益增多。同时,采暖、空调设备的逐渐普及和建筑节能的发展使得建筑物的密闭程度提高,通风换气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进一步增大,加剧了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要解决室内空气环境问题,除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以外,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也是重

5、要举措之一,这也正是开设“人居环境与通风”课程的目的。高校公选课设置必须定位准确,需要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三者相结合来定位。[2]由于公选课的选课学生来自全校理、工、文、管等不同学科领域,课程基础差异较大,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因此,学生的学习重点并不是要求掌握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作用原理及改善措施和技术,而是使学生了解人居环境污染的产生、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8人居环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在很多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讲,“人居环境与通风

6、”课程的学习,将使他们今后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尽可能地采取不污染环境的工艺和方法。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多会在不同行业或部门成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另外,这些学生若干年后也会为人父母,他们自身的环境意识也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观念。[3]因此,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端正环境保护态度,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成为“人居环境与通风”公选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依据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定位,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当前,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公选课“人居环境

7、与通风”为32学时,2学分。由于人居环境的范畴非常广泛,不可能在课内一一讲到,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基于教学目标和定位,侧重于建筑环境与建筑通风。选取“地球绕日运动规律,太阳辐射,建筑物的配置和外形与日照的关系,室外气候要素”作为第一章的内容;选取“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作为第二章的内容;选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和冷热负荷,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作为第三、四章的内容;选取“建筑光环境和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作为第五、六章的内容;选取“建筑通风系统的构成、原理和措施”等有关知识作为第七章的内容。8作

8、为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以知识普及为重点的公选课,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上要适当降低,知识面上要增加宽度。根据学生特点修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述第二章的内容时,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污染治理的机理、技术方法和装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