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ID:6230727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7

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_第1页
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_第2页
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_第3页
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_第4页
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摘要:鄂麦596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阶梯式聚合杂交方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中筋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鄂麦596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应用推广情况和栽培技术要点。关键词:中筋小麦;鄂麦596;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2.1+1;S50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3-5686-039自2003年郑麦9023作为湖北省小麦区试对照品种以来,连续7年湖北省小麦品种一直难以超过郑麦902

2、3,对湖北小麦育种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鄂麦596(原代号为鄂51196)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阶梯式聚合杂交方法选育出的高产多抗中筋小麦新品种。2009年7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5。同年申请农业部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090316.6,公告号为CNA005649E。鄂麦596适宜在湖北及其邻省相近生态麦区种植,该品种较好地解决了南方小麦产量、品质、抗性间的矛盾,其综合性状超越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郑麦9023,其育成推广使湖北小麦实现了全面提档升级,2011~20

3、13年秋播被湖北省农业厅列入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成为新一轮湖北小麦升级换代的当家品种。通过将鄂麦596的生产经营权转让给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双方联手形成合力,产学研结合,良种良法集成推广,成效倍显。1品种选育过程1.1育种目标及品种遗传背景鄂麦596是根据主攻高产,优化品质,兼顾抗病(逆)的育种目标,采用湖北、河南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作为遗传供体,配制杂交组合“郑麦9023/鄂麦12//丰优7号”,后代采用系谱法辅以HMW-GS标记和沉降值进行品质筛选,结合昆明夏繁、多点异地鉴定快速育成。鄂麦596是聚合3个亲本优良

4、基因塑造的优势互补重组体,其亲本郑麦902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湖北省广为种植的主推品种之一,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麦9023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矮秆,每公顷有效穗数468.6万,穗粒数27.8粒,千粒重46.4g,生育期1939d,后期熟相好。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中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综合抗病性较好,缺点是抗寒性差、穗粒数少。鄂麦12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990004),其品质一般,株高较高,在长江中下游适应性好[1]。丰优7号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

5、究所选育,株高86cm,株型较紧凑;白粒,穗粒数26粒,千粒重43.7g,品质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条锈病轻,白粉病和赤霉病中等偏轻发生。1.2育种过程2001年4月在武昌以郑麦9023为母本,以自育高产小麦品种鄂麦12为父本配制单交组合,2002年F1代表现穗较大、粒多,植株略偏高,为了增强其丰产性,降低株高,再度与河南品种丰优7号复交,当年赴昆明加代,2003年夏收F2代表现优势强,分离明显,熟相好,即定为重点组合之一。在随后的各世代采用系谱法根据育种目标对产量、抗性和株型定向选择,并用HMW-GS标记和沉降值辅助品

6、质筛选,利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相结合鉴定多抗性,通过在襄阳和武汉交替种植、异地多点试验鉴定其广适性,加大选择力度,在优系中筛选优良单株。2005年夏收,行号为51196的株系表现穗多且较大,整齐,丰产性好,植株相对较矮,耐肥抗倒,且较抗条锈病,后期转色熟相好而出圃。2005~2007年度参加品比试验,两年平均产量达到6567.0kg/hm2,比对照品种郑麦9023增产9.6%,差异极显著。2007~2009年度通过湖北省小麦区试,2009年7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图1),同年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

7、权公告号CNA005649E。92特征特性2.1植物学性状属于弱春性早熟品种,湖北省区试两年平均生育期194d。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芽鞘紫色,旗叶中等长,叶色为绿色,叶片数11~12片。茎秆无蜡粉,株高87cm。株型较紧凑。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穗层整齐,穗长9.1cm,每穗小穗数21个,着粒密度中等,子粒为白皮,椭圆形。后期转色落黄较好。2.2产量2007~2009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5860.2kg/hm2,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2.0%。其中,2007~2008年度平均产量为61

8、77.9kg/hm2,比对照增产4.9%,差异极显著。综合襄阳、随州、荆门、荆州、潜江等地大面积示范结果,大面积示范产量5400~7200kg/hm2,最高产量达到7950kg/hm2。2.3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2007~2009年度湖北省区试两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