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对比研究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对比研究

ID:6242512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7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对比研究_第1页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对比研究_第2页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对比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采用Mazur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Ⅲ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Ⅲ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好,对Ⅳ度踝关节骨折无明显优势,建议Ⅳ度骨折保守治疗。[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外

2、固定[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3(a)-0159-033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踝关节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旋后/外旋型骨折是足处于旋后位置时,距骨受到外旋力或小腿内旋时距骨受到相对外旋外力导致的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1]。目前临床治疗踝骨骨折主要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前者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剖复位,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保守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创伤,保护骨折部位血运,利于骨折愈合[2]。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Ⅲ、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给予手术及保守治

3、疗,以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Ⅲ、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Ⅲ度骨折32例,Ⅳ度骨折28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8~62岁,平均(42.5±4.3)岁;致伤原因:扭伤36例,摔伤15例,交通伤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9~59岁,平均(42.0±5.4)岁;Ⅲ度骨折15例,Ⅳ度骨折15例,致伤原因:扭伤17例,摔伤8例,交通伤5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0~62岁,平

4、均(43.5±6.2)岁;Ⅲ度骨折17例,Ⅳ度骨折13例,致伤原因:扭伤19例,摔伤7例,交通伤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暴3露骨折行解剖复位后在踝外侧植入钢板并固定,对于合并后踝骨折者,牵开跟腱,暴露骨折,复位后并采用可吸收钉固定;内踝骨折则取内踝下弧形切口,复位后可吸收钉固定;术后常规止痛、抗感染,术后3天于床上主动活动踝关节,术后2周进行下地不负重行走,并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逐步负重行走和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

5、定治疗,患者取平卧位,由助手握患肢足前部及跟部,另一位助手向上牵患肢小腿近端,以牵开内踝骨折块,医师分别按住胫骨内侧内踝骨折线及外踝处,复合外踝处,纠正胫腓骨下端移位、分离,然后背伸踝关节,复位距骨,复位成功后,行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给予镇痛、消炎、抗感染治疗,并根据患者消肿情况调节石膏松紧度,复位固定后1个月开始逐步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拆除石膏。1.3疗效评定标准术后1个月采用Mazur评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3]。优:Mazur评分>92分,踝关节肿胀消失,步态正常,关节活动度正常;良:Mazur评分87~92分,步态无

6、明显异常,关节轻度肿胀,关节活动轻度障碍;可:Mazur评分65~86分,关节活动明显障碍且有疼痛情况;差:Mazur评分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