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ID:62548966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12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1页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2页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3页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

2、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实际上等于退出了政治舞台;此时,他的同龄人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这两位早已是文至交,在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之后;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两人又是诗坛宿将,自然少不了诗歌唱酬;由于又都垂垂已老,并同患有足疾、眼疾,更免不了同病相怜。对于老病,白居易有时很通达,他在《览镜喜老》中就说过: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可是,有时也不免感伤,他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便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

3、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文学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1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经事还谙事下此便翛然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

4、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

5、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名家评论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梦得历德、顺、宪、穆、2敬、文、武七朝,其诗尤多感慨,惟在人虽晚达,于树比冬青之句差闲婉。答乐天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亦足见其精华老而不竭。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五: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香诸老优游诗酒间,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公亦自有句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公自贞元登第,历德、顺、宪、穆、敬、文、武七朝,同人凋落且尽,而灵光岿然独存,造物者亦有以偿其所不足矣。人生得如是,何憾哉!瞿佑《归田诗话》卷上:刘梦得暮年与裴、白优游绿野堂,有在

6、人称晚达,于树比冬青之句,又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其英迈之气老而不衰如此。何焯《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四语中极起伏之势。结句气既不衰,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