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第10、11课蜀道难登高Word版含解析.docx

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第10、11课蜀道难登高Word版含解析.docx

ID:62689609

大小:11.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5-16

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第10、11课蜀道难登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第10、11课蜀道难登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第10、11课蜀道难登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三第10、11课蜀道难登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三第10课蜀道难第11课登高课时跟踪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解析:D项,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答案:D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

2、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解析:C项,“缠绵悱恻”情感错。答案:C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对偶)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用典)C.所守或

3、匪亲,化为狼与豺(比喻)D.砯崖转石万壑雷(夸张,拟人)解析:没用拟人,而是比喻。答案:D4•下列对《蜀道难》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是古蜀国望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此鸟啼声悲哀,故古代诗人多借之抒发悲苦哀怨之情。B•《蜀道难》作于唐天宝初年,此处的“天宝”是唐玄宗年号,以此来纪年使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C.剑阁,又名“剑门关”,指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的险要栈道。在今四川剑阁北。高中语文D•蚕丛、鱼凫是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开国君主

4、。相传蚕丛氏曾教民捕鱼,鱼凫则是位养蚕专家。解析:蚕从氏曾是养蚕专家,鱼凫是捕鱼专家。答案:D5•请依据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语意完整、句子连贯,不超过15字。《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张大春以百万字篇幅再现“诗仙”李白的一生以及大唐兴衰的作品。首部曲《少年游》通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为读者揭开了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身为商人之子的李白没有资格参加科考,只能另寻出路,靠干谒、投献求官,并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望与影响力,“以达天听”。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五百多首都是拍达官贵人马屁的“干谒”之作。李

5、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寄情山水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为了拓展人脉,搞好关系,从而赚名气,谋官职。甚至李白的婚姻,也是为求仕之梦服务的。作家张大春借这一作品是想告诉读者:李白答案:示例:并非真的淡泊名利,浪漫出世。二、阅读鉴赏(一)(2017江苏押题卷)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6〜7题。子夜吴歌李白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6•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案:两首诗都写到了思妇对远方征夫的思念心情。《秋

6、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只是突出了思妇对征夫的关心,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7.这两首诗描写场面有怎样的不同?答案:一在户外,一在屋内;一为长安“万户捣衣”的场面,一为女子“絮征袍”的细节;活动人物一为群像,一为个体;一为情景交融,一为细节描写。(二)(2017靖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公安县怀古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

7、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高中语文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简要概述本诗的内容。答案: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9.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承担家国大义的敬佩;

8、《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象“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高中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