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一_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doc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一_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doc

ID:62755017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8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一_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doc_第1页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一_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doc_第2页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一_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doc_第3页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一_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doc_第4页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一_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一_鉴赏古诗的人物形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届高考第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古诗词鉴赏题型详解与演练《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查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从2011年高考古诗词这一考点来看,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选材灵活宽泛。17套试卷选用了18首诗词作品,其

2、中宋代8首,汉魏1首,唐代3首,明清各2首;作品形式集中在诗,共有14套试卷选了15首诗,3套试卷选了宋词2首、清词1首。2、文化熏陶与文化传承决定诗词入选标准。如果作者是著名大家,则选其不常见的作品;如果是不大著名的诗人,则选其一流诗作。今年17套试卷涉及13位作者,其中名气大的有杜甫、苏轼、黄庭坚、周邦彦等,而且黄庭坚的作品分别被两套试卷选上。3、题型相对稳定。今年绝大多数诗词鉴赏题的题型与去年没有太大的差别。16套试卷以单篇诗作为命题材料,只有湖北卷采用两篇比较鉴赏;简答题占压倒性优势,17套试卷中只出现2道填空题、2道选择题,其余全是简答题。4、能力考查略有倾向。内容上多

3、涉及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情怀形象、所写景物特点、意象的作用等方面的鉴赏;形式上多涉及诗歌语言(字、词、句、联)、表现手法、构思布局等方面的鉴赏。5、赋分有增加趋势。2011年17套试卷中,古诗词鉴赏考点,6分的2套,7分的3套,8分的8套,10分的1套,11分的2套,北京卷最高为17分。与去年相比,本考点还没有分值降低的省份,却有4个省市分值增加:浙江卷由6分增为7分,江西卷、天津卷由6分增为8分,北京卷由7分增至17分。这一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也表明该考点的重要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及试卷命题者的重视。考点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说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歌也是这样。

4、《语文考试说明》有关诗歌鉴赏要求的第一条第一点是鉴赏古诗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古诗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古诗形象的考查,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意象分析、人物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分析等。一.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

5、主人公形象。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这两类形象有时可能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和“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二.古诗词常见人物形象例说。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

6、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

7、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