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

ID:6280762

大小: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8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_第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_第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_第3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_第4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建构之思考徐建华作者简介徐建华,女,黑龙江虎林人,黑龙江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张天雪作者简介;张天雪,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改革。(1.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方法的指导,方法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亦有自身的体系。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科育科研方法大体形成了并列式知识体系和逻辑式知识体系,但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方法体系建构还处于萌芽和争鸣阶段。教育

2、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属于科学方法体系的一部分,其自身有四个层次多种类别。而作为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也要因学习对象或学习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方法体系的层次和类别上进行不同的组合。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体系建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既与教育学科的发展高度相关,又相互游离,形成了独有的中国教育学术生态。这种生态概括而言就是教育政界、教育学界和教育业界之间相互倚重,又相互轻贬。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连接教育问题之源与教育科学之真的方法之镜上,这面镜子没有将知识与行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没有解决教育主体的多元诉求,没有体现出其自身的系统性、科学

3、性和可操作性,相对独立性不强。一、当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全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都增加了双引号,如果是教育科学方法体系或者其他的表述则没有增加,因为这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是本文的专指之检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科学及教育研究经历了逐步恢复到快速发展再到广泛普及三个阶段,研究方法在其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无论是国外教学思想引进式的比较研究,还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验,抑或是教育学界的学术争鸣,乃至于政界、学界和业界的相互沟通我国教育学最初就是从西方引进的,建国后亦仿效苏联进行教学与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未的教育学科“

4、中国化”探讨,很快为教育革命和文化革命所中断。改革开放后,我国首先进行的就是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思想,这是教育学术恢复的标识之一;在国外教学思想引进的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教师,如卢仲衡、李吉林、魏书生等开展了广泛的教学实验;而教育学界对“教育本质”“素质教育”的争鸣也历时甚久。进入新世纪后,教育政策研究导致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唤醒,而广大中小学和教育官员也开始向学界靠拢,三者的分歧正在弥合过程之中。;无论是从教育科研课题及经费数量的快速上升,还是从事教育科研人数范围的日益扩大,抑或是教育研究质量的提升,都隐喻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所在。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

5、方法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一代的启蒙期,二代的中继与拓展期,当下的繁杂期。一代的启蒙期既以当时的专著与教材为代表,也可以第一代教育学者自身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为依据。从国家图书馆馆藏来看,最早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著是陈震东1980年所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后就是影响甚大的李秉德(1986年)、盛兆昌(1989年)、李方(1989年)等人的著作,这些教材与著作对于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而言具有开创性的价值。至1990年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无论是著作体系还是教材体系都快速发展起来,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4本到九十年代的18

6、本,再到2000年以后的44本。在第一代启蒙性知识体系中,李秉德教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98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1995年,安徽教育出版社)两本教材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这两本专著的知识体系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并列知识体系,后者是一种逻辑知识体系。所谓并列知识体系就是将各种研究方法以并列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历史法、预测法、统计法等等,并没有将这些方法进行知识层次上的架构,这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普及是大有裨益的,比较适合初学者,但其注重是教育科学方法操作性概念的介绍,忽视了教

7、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系统性,没有从方法体系的角度对其进行整合,这是时代的局限,同样也是教育科学研究初始的必然;所谓逻辑知识体系,就是从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和体系上进行知识层次与类别的架构,追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注重教育科学研究各个环节上方法的体现,比如发现问题与提出假设、收集证据与分析资料、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与评价等。逻辑的知识体系相对并列的知识体系,在外延上和内涵上都扩充了很多,它呈现给读者的不再是总--分的知识线索,而是自上而下,自始而终的研究脉络与体系。自此,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基本沿着这两条线索在向前迈进,对于广大中小学

8、教师和初涉教育问题的本科学生而言,并列的知识体系可以说是快餐式的,工具性、实用性强,易于掌握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