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史学和史观专题练习

史料、 史学和史观专题练习

ID:6285812

大小:7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9

史料、 史学和史观专题练习_第1页
史料、 史学和史观专题练习_第2页
史料、 史学和史观专题练习_第3页
史料、 史学和史观专题练习_第4页
史料、 史学和史观专题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料、 史学和史观专题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史学研究方法一、史料的分类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

2、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⑧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

3、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

4、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1.含义:9(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5、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二、获取史料的途径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6、上网搜索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

6、环境下进行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例1.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这样认为:“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为主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列学习方法中最符合埃尔顿观点的是A.理论联系实际B.重视调查研究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D.史由证来、论从史出2、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A、发生的地点B、事件的经过C、事件的结果D、事件的影响3.

7、在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包含着华夏中心观、华尊夷卑观和“华夷之辨”等观念。因此,在研究中国古代与东亚诸国交往之类的问题时,如要获取有助于克服华尊夷卑偏见的资料,较好的方法应当是A.注意收集和使用中国以外的相关资料B.尽量查阅台湾史学家的史书C.广泛查阅中国古代的史籍资料D.查阅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49.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