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ID:6290417

大小:2.39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1-09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_第1页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_第2页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_第3页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_第4页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构专业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文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因强制性条文很多,应按原文逐项审查,不得遗漏。本要点中仅摘录了经常使用的部分强制性条文,供参考使用。3.2基本规定3.2.1审查范围一、均应对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执行强制性条文的情况进行审查,而列入本要点的强制性条文以外的内容仅用于对地基基础设计、主体结构体系的总体受力性能、主体结构关键部位的承载力和构造的审查。  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是指出现问题后会严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部位,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框支框架和其它结构转换构件、框架底部楼

2、层的柱和梁、悬挑长度较大的梁等。二、钢结构只对设计图进行审查,钢结构设计图的深度应满足国家标准图《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的要求。当报审图纸为设计图与施工详图合为一体的施工图时,也只对其中属于设计图的内容进行审查。3.2.2设计依据一、设计采用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中引用的其它标准(含标准图)应为有效版本;二、设计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等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搞浮设计水位、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及建筑场地类别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三、建筑结构设

3、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及其他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当设计采用的荷载在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无具体规定时,其荷载取值应有充分的依据。3.2.3结构体系结构体系除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砌体结构不应在房屋角部设置转角门窗;二、砌体结构不宜采用错层结构(指楼板顶面高差大于500㎜的情况),当采用错层结构时,应对错层按二个楼层计入房屋的层数中;三、不应采用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混合结构体系;四、不应采用内框架结构房屋;五、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4、的底部抗震墙不应采用砌体结构;六、不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异型柱框架-抗震墙结构、异型柱框架-支撑结构;七、不应采用无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八、当房屋层数不超过三层,且设计采取了加强措施,对上述一、三、六、七款的要求可适当放宽。3.2.4结构计算书一、采用手算的结构计算书,应给出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结构计算书内容应完整,引用数据应有可靠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及不常用的计算公式,应注明其来源出处,构件编号、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二、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

5、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计算程序必须经过鉴定。输入的总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应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计算结果对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应提供结构自振周期及周期比Tt/T1、位移及位移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及总地震剪力、楼层侧向刚度比、轴压比、超筋超限信息、配筋平面等,对砌体结构应提供抗震验算结果、承载力验算结果、砌体高厚比验算结果等,对钢结构应提供结构自振周期及周期比Tt/T1、位移及位移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及总地震剪力、楼层侧向刚度比、强度及稳定计算结果等。三、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

6、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程序进行分析。四、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如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做必要的调整,当确有依据不做调整时,应说明其理由。五、所有计算书应整理成册,并经过校审,由有关责任人(总计不少于三人)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3.2.5总说明《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2年版)4.4.3 结构设计总说明  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如为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

7、,则设计总说明中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各层结构平面图上。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和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5、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6、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7、扼要说明有关地基概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

8、冻深度;8、采用的设计荷载,包含风荷载、雪荷载、楼屋面允许使用荷载、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载标准值;9、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相应的产品标准,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说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3.2.6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1.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