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梅教学设计

吴胜梅教学设计

ID:63380748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9-08

吴胜梅教学设计_第1页
吴胜梅教学设计_第2页
吴胜梅教学设计_第3页
吴胜梅教学设计_第4页
吴胜梅教学设计_第5页
吴胜梅教学设计_第6页
资源描述:

《吴胜梅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本信息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作者及工作单位吴胜梅沙坊可口可乐希望学校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为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做好准备;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情分析密度概念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之一,我们改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从同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关系入手,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去定义密度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在逐步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会到物

2、理的严谨性和趣味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

3、美妙。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2、建立密度的概念难点:1、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2、.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 二、二、自主学习,交流合作;评价三、评价与总结 ; 四、矫正强化五、知识迁移1、导入提问:什么叫做质量?用什么仪器测质量?相同体积的铁块、铝块和木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吗?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演示实验:(1)在托盘天平两侧放有等体积的木块和铁块,天平不平衡,说明质量不等。(2)用天平分别测量一块铁和两块铁的质量。再分别测量一块铝和两块铝的质量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活动与探究1:探究相

4、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活动与探究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密度概念的建立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4、密度的公式、单位、密度表5、课堂练习1、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大小,根据质量来判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从而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2、学生提出的假

5、设,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 (1)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 (2):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3)……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完成实验5、讨论与交流6、得出结论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探究任务。自己能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级别,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或失败从中感悟物理、自然、社会和人生联系与奥秘。在探究中不断的发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5、课堂练习6、密度的应用7、拓展深化   (1)讨论与思考:一卷细铜线,怎样能方便地知道它

6、的长度? (2)介绍密度中的“大王”和“小鬼”。 (3)介绍科学世界: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8、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9、布置作业 (1).教材1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2).课外活动:探究我校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否是用纯铅做的。7、完成课堂练习8、讨论与思考拓展深化的内容板书设计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物理意义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结对当堂内容进行巩固,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生互动来测评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密度这个概念

7、是学生学习科学以来遇到的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我们可以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教学共振效应,来促成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相长,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去关注学生的独到的见解,和一些反应他们真实想法的问题。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