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1

游褒禅山记1

ID:63389205

大小:1.60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1-08-20

游褒禅山记1_第1页
游褒禅山记1_第2页
游褒禅山记1_第3页
游褒禅山记1_第4页
游褒禅山记1_第5页
游褒禅山记1_第6页
游褒禅山记1_第7页
游褒禅山记1_第8页
游褒禅山记1_第9页
游褒禅山记1_第10页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传统游记的写法: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景物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一般以记叙为主,感受为辅。《游褒禅山记》与传统游记在写法上有何区别?教学目的1.学习本游记即事见理的写法;2.理解作者“尽志无悔”的思想追求和“深思慎取”的学习态度;3.课文背诵,积累虚、实词。褒禅寺里的僧人→←褒禅寺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1、庐冢()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3、盖音谬()也4、有穴窈()然5、则或咎()其欲出者6、无物以相()之7、何可胜()道也哉8、王回深父()初读课文zhǒ

2、nɡmiùyǎojiùxiànɡshēnɡfǔhuāhuáhuá思考: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试想想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游记有什么不同?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而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作者的议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死后谥号文,也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籍贯临川,称为临川先生。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1021--1086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3、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判断句舍:名作动,居住于:在以:因为故:缘故卒:死乃:表判断,是名:名作动命名距:距离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仆:倒仆道:省略句,仆于道漫灭:模糊,磨灭犹:还盖:大概谬:错误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4、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模糊磨灭,只有从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侧:从旁边。n-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深:形—名,深度穷:形—动,走到尽头其:那些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5、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拥火:拿着火把见:见到的景物怠:懈怠,懒惰且:将要俱:一起盖:大概不能:不及十一:十分之一古今异词然;然而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盖:大概至:动—名,到达那里的人加:更加方:正当尚:还明:形—动,照明既:已经或:有人其:自己极:尽情享受咎:责怪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

6、气逼人,但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们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于是

7、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叹:感慨观:观察得:心得以:因为求思:探究、思考以:并且而:但非常:不同寻常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观:景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至于:到而:却以:来相:帮助

8、然:但是于:在而:却其:难道孰:谁得:心得不随(之)以止也然:然而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