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

ID:63556450

大小:19.1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10-12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1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2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3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4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5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6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7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8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9页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_第10页
资源描述: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甘草医友会第305期,每天一期,陪伴你的成长一个有趣、有料、有态度的中医I导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把补中益气汤列为治疗内伤的首选方,可见此方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特别好,把患者辨证要点、用方指征、剂量加减甚至服药时间都介绍的非常详细,一首好方,就是应该发挥它最大的用处,推荐收藏。补中益气汤的妙用作者/张显臣编辑/小甘草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

2、等症。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一)顽固性呃逆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见患者身体消瘦,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

3、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7剂,水煎服。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二)月经过多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

4、两伤。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李某,女,45岁,干部。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1979年8月17日求治。见患者面黄浮肿,四肢欠温,行动气喘,舌淡胖,边痕明显,脉虚无力,脉来五至,寸部几不应指。证属气血亏损,阴阳皆虚,只有补气方能止血。

5、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50克,红参15克(切片),炒白术25克,炒当归15克,炙甘草15克,乌贼骨(煅末)30克,田三七10克(打碎块),鹿茸2克(炙,研粉,分2次随药冲服),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6剂,水煎服。患者服药时月经刚来,服药3剂,月经即净。服完6剂后,又来求治。再开给上方10剂,嘱两个星期服完。三诊时精神、体质均大有好转。共服上方30剂,月经正常,身体恢复健康。笔者用上方治疗因气虚下陷所致的月经过多症,计27人,时间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年4个月,用药少则10剂,多则45

6、剂,均告痊愈。在治疗时上方的药物分量应因人而异。(三)眩晕眩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补中益气汤所治者是气虚血亏、清阳不升所致的眩晕,诸凡老年脑动脉硬化、大脑供血不全、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所致者,均有很好的疗效。刘某,男,50岁,中学教师。3年来眩晕常在坐起、大便后站立、劳累时发作,有时需卧床休息,连翻身都使眩晕加重,有时手足麻木,出冷汗。西医检查诊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治疗无效。后又请中医诊治,更医多人,服中药100余剂,收效不显。于1978年10月24日求治。见其体质尚可,饮食亦正常,自述怕冷,夜间手足麻木,此

7、即气虚血亏,清阳不升所致。处方:柴胡10克,升麻7克,生黄芪30克,陈皮10克,太子参20克,炒白术2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明天麻15克,生甘草10克,大枣10个,生姜5片。6剂,水煎服。二诊时已不再眩晕,前方生黄芪增加至50克,加五味子12克,嘱其再服12剂。两年后陪同友人去我处求医,自述上方服12剂后,夜间手足麻木消失,自己又服了3剂,上述症状全无,一直很好。(四)胃下垂该病是指胃壁肌肉无力致使胃的位置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而言。临床上以下垂的程度而分为3度。I度:胃小弯低过髂嵴连线下0.1~1.5厘

8、米,胃下极低于髂嵴连线下6~7.5厘米;n度:胃小弯低于骼崎连线下1.6〜4.5厘米,胃下极在骼崎连线下7.6〜10厘米;田度:胃小弯低于骼崎连线下4.6厘米以上,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10.1厘米以上。胃下垂属于中医“胃下”“胃缓”的范畴。临床症状以腹胀、腹痛、胃部下坠感为主,且食后症状明显加重。病久者有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因此用补中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