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配气机构复习题

发动机配气机构复习题

ID:6375964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2

发动机配气机构复习题_第1页
发动机配气机构复习题_第2页
发动机配气机构复习题_第3页
发动机配气机构复习题_第4页
发动机配气机构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动机配气机构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纳小结1.配气机构是根据发动机工作循环需要适时地打开和关闭进、排气门的装置。2.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分组成。3.配气机构按每缸气门的数量,可分为两气门式和多气门式;按凸轮轴的位置,可分为凸轮轴下置式、凸轮轴中置式和凸轮轴上置式;按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方式,可分为齿轮传动式、链条传动式和同步齿形带传动式。4.气门的开启是通过气门传动组的驱动来完成的,而气门的关闭则是由气门弹簧来完成的。气门的开闭时刻与规律完全取决于凸轮的轮廓曲线形状。5.齿形带由于结构简单、传动可靠和工作噪声小等特点被广泛采用,但使用中要使齿形带张紧,否则容易跳齿,造成配气失准。6.配气相位即进、排

2、气门与活塞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一般只要正时记号对正即能保证配气相位正确。7.气门间隙的作用是保证气门受热膨胀后仍能保持良好密封。8.由于进、排气门的工作条件不同、任务不同,因此,进气门头部的直径一般较排气门大,进气门的锥角小于或等于排气门;进气门顶往往是平顶或凹顶形状,而排气门则多为平顶或球面顶。9.气门油封的作用是防止机油流入燃烧室,由于气门不断作往复运动,故气门油封较易损坏。10.液力挺杆的作用是保证配气机构无间隙驱动。11.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气缸压力。若气门与气门座的不密封会导致发动机动力不足、加速无力,严重时会产生进气管回火或排气管放炮现象。1

3、2.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带应在气门锥面的中间偏下位置,其宽度为1.0m~2.5m,排气门宽于进气门,柴油机略宽于汽油机。气门装配后应做密封性实验。13.凸轮轴由曲轴正时齿轮驱动,在安装时要对准记号,否则影响配气相位。14.凸轮轴的轴向间隙的调整方法有:(1)改变止推凸缘厚度;(2)更换有凸肩的凸轮轴轴承。实训内容实训一:配气机构的分解  1.实训内容:(1)分解气门传动组零部件。(2)分解气门组零部件。2.实训要求:(1)熟悉配气机构的组成。(2)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结构及相互装配关系。(3)能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分解配气机构。实训二:气门与气门座的检修  1.实训内容:(1)气

4、门的光磨和气门座的铰削。(2)气门与气门座的手工研磨。(3)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试验。2.实训要求:(1)掌握气门的光磨和气门座的铰削方法。(2)能正确进行气门座的铰削和研磨。(3)能正确进行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试验。实训三:配气机构的组装1.实训内容:(1)装配气门组零部件。(2)装配气门传动组零部件。(3)安装配气正时皮带。2.实训要求:(1)能按正确的装配工艺组装配气机构。(2)掌握配气正时的检查与调整的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气门的关闭是由()来完成的。A气门弹簧B摇臂C推杆D挺杆2、由于曲轴与凸轮轴的传动比为2:1,因此装于凸轮轴上的正时齿轮

5、的齿数是曲轴正时齿轮齿数的()倍。A1/2B1/4C2D43、上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由凸轮轴直接驱动()。A气门B推杆C挺杆D凸轮4、在配气相位的四个角度中()的大小对发动机性能影响最大。A进气提前角B进气迟后角C排气提前角D排气迟后角5、进排气门均可采用的是()形状的气门顶部。A平顶B喇叭型顶C球面顶D梯形顶6、现代轿车多采用的挺柱为()。A筒式B滚轮式C菌式D液力式7、四缸发动机同名凸轮间夹角为()。A60°B90°C120°D180°8、若气门与气门座的接触位置偏上部应该用()铰刀修正。A75°B45°C30°D15°二、判断题1、凸轮的接触面磨损后将影响气门升程。()2

6、、气门研磨后,应用水将气门、气门导管和气门座圈上的研磨沙冲洗干净。()3、若气门与气门座的接触位置偏下部应该用75º铰刀修正。()4、测量配气相位的关键是确定活塞在排气行程上止点的位置。()5、气门的开启是通过气门组的作用而完成的。()6、以凸轮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开闭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称为配气相位。()7、测量配气相位的关键是确定活塞在排气行程上止点的位置。()8、下置式凸轮轴各道轴颈从前往后逐渐减小是为了便于安装。()三、多选题1、气门组包括()等零件组成。A气门B气门座C凸轮轴D气门导管E气门弹簧F摇臂2、气门传动组主要包括()组成。A凸轮轴B挺柱C摇臂D气门弹簧E气门

7、导管F推杆3.配气机构的分类方法主要有()等。A气门布置位置不同B凸轮轴位置不同C曲轴位置不同D气门数不同E曲轴与凸轮轴联动形式不同F曲轴与凸轮轴驱动形式不同4.发动机多采用()来改善进、排气状况。A进气提前角B进气迟后角C进气持续角D排气提前角E排气迟后角F排气持续角参考文献1汤定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关文达.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许顺锭.丰田客车检修图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