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用使课堂生辉]课堂引用法(共4页)

[巧引用使课堂生辉]课堂引用法(共4页)

ID:63774337

大小:17.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8-26

[巧引用使课堂生辉]课堂引用法(共4页)_第1页
[巧引用使课堂生辉]课堂引用法(共4页)_第2页
[巧引用使课堂生辉]课堂引用法(共4页)_第3页
[巧引用使课堂生辉]课堂引用法(共4页)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引用使课堂生辉]课堂引用法(共4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巧引用使课堂生辉]课堂引用法[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有关资料,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加情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要选准资料,合理安排,注意引用的艺术性。  一、课前引用,增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引用便是一条效果显著的途径。例如,初中语文教材《蜘蛛》一文,以说明的方式介绍了蜘蛛怎样捉飞虫、它吐丝结网的生理机制、蛛丝的用途等。虽然课文中也有描写,

2、但比较平实。怎样导入课文才能自然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呢?周建人在开篇就引用了在民间流传的一则谜语: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开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第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教学《蜘蛛》时,就可以转引周建人用过的这则谜语。先出示这则谜语,让学生试猜;接着将学生猜得的谜底“蜘蛛”板书在黑板上,自然地出示课题;再启发点拨学生―“诸葛亮”比喻什么?“中军帐“比喻什么?“八卦阵”比喻什么?“飞来将”比喻什么?;进而引导学生根据谜语内容和平时观察,分析蜘蛛的形态、习性―位于蛛网中间,头朝下方,蛛网形状像八卦,有粘

3、性,捉飞虫主要用网粘,当然它有时也会遇上危险。蜘蛛是怎样捉飞虫的?它会遇上什么危险?它为什么会吐丝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情绪,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二、课中引用,增进理解   有的课文取材古代,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很远,给理解增加了困难。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反映了诗人喜悦欢快的思想感情。如果要透彻理解,就必须介绍写作背景,详细讲解,但常常免不了就诗论诗,缺少比较,怎样能让学生真切理解呢?如果翻检李白的诗歌,找出他遇赦前不久写的《上三峡》这首诗,并在讲解时把它引入课堂:   

4、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第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这样,《上三峡》与《早发白帝城》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来上三峡逆水行船,速度缓慢,“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正好印证了这一点,更何况当时地白被流放,心情愁苦,所以三朝三暮,鬓发变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行程缓慢,心情愁苦;等到他遇赦而返,早上从白帝城出发,顺流直下,一泻千里,晚上到达江陵―彩云缭绕,景色怡人,声声猿啼抛于船后,重重青山一掠而过,难道只是行程迅速,更是心情欢快啊!   两相比较,一慢一快,一愁一欢。学生联系背景积极思维,很快就

5、理解了诗人所表达的理想感情。   同时通过“三朝”“三暮”“行太迟”“鬓成丝”与“彩云”“千里”“一日”等的对比,学生对诗歌怎样表现了诗人的心情,体味得更加真切了。   三、课尾引用,余味无穷   古人曾说过:“收篇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文章如此,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授课结尾也要留有余地,使学生寻味不尽。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可以用幻灯打出这样四句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第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和才

6、干的。引导学生诵读,并作简要提示―这首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骤雨飞蝗”用比喻曹军射来的箭。学生经过回顾刚学过的内容,结合提示,不仅增进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产生联想。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诸葛亮乘着大雾前往曹军水寨借箭的形象,由衷地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味。   第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