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

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

ID:6464577

大小:38.4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1-14

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_第1页
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_第2页
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_第3页
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_第4页
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假期作业——20篇读书笔记文/易语飞——————暑假作业——————《柳信》宗璞摘抄:一个残冬,我家的小花猫死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死。它躺着,闭着眼。我和弟弟用猪肝拌了饭,放在它嘴边,它仍一动也不动。“它死了。”母亲说,“埋了吧。”我们呆呆地看着那显得格外瘦小的小猫,弟弟呜呜地哭了。我心里像堵上了什么,看了半天,还不离开。“埋了吧,以后再买一只。”母亲安慰地说。我做了一篇祭文,记得有“呜呼小花”一类的话,放在小猫身上。我们抬着盒子,来到山坡。我一眼便看中那柳伞下的地方,虽然当时只有枯枝。我们掘了浅浅的坑,埋葬了小猫。我拉着弟弟的手,呆呆地站着。忽然间,那晃动的枯枝上透出的一点青

2、绿色,照亮了我们的眼睛,那枝头竟然有一点嫩芽了,多鲜多亮呵!我猛然觉得心头轻松好多。杨柳绿了,杨柳绿了,我轻轻地反复在心里念诵着。评论:《柳信》这篇文章,开头便写到春天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绿了起来。园中原有许多花木也和人一样,年复一年,只管自已绿着。一个残冬,她家的小花猫死了,那是她第一次看到什么是死。尽管他们很难过但是母亲还是一直安慰她,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把家里的家务整理得井井有条,关心和照顾着家里的每一个人,然而这么热爱生活的母亲去世了,抛下了年迈的父亲和她的儿女。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和宝贵。读这样的文章很容易便引发自己的感想,就象《柳信》里说的那样,人的生命是很短暂

3、的,象柳树一样并不想跻身松柏等岁寒之友中,它只是努力尽本分,尽量绿得长一些,就象一个普通人平凡清白的一生一样。枝枝垂柳,寄托着我们对外公的哀思。《树王》阿城摘抄:火越来越大,开始有巨大的爆裂声,热气腾升上去,山颤动起来。烟开始逃离火,火星追着烟,上去十多丈,散散乱乱。队长几个人围山跑了一圈回来,喘着气站下看火。火更大了,轰轰的,地皮抖起来,草房上的草刷刷地响。突然一声巨响,随着嘶嘶的哨音,火扭做一团,又猛地散开。大家看时,火中一棵大树腾空而起,飞到半空,带起万千火星,折一个斤斗,又落下来,溅起无数火把,大一些的落下来,小一些的仍旧上升,百十丈处,翻腾良久,缓缓飘下。火已烧到接近山顶,

4、七八里长的山顶一线,映得如同白昼。我忽然心中一动,回头向肖疙瘩的草房望去,远远见到肖疙瘩一家人蹲在房前。我想了想,就向肖疙瘩的草房走去。场上此时也映得如同自昼,红红的令人疑心烫脚。我慢慢走到肖疙瘩一家人前,他们谁也不看我,都静静地望山上。评论: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三篇篇篇精彩,而最精彩的要数《树王》。《树王》讲述了农村里一个与大自然相依为命,试图千方百计保护树王的肖疙瘩,在无法营救即将被砍的“树王”时因病而死。整篇中使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这些都是作者的亲身感受。真实、感人。风格独具特色,满篇充满乡土气息却不庸俗。放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时代特征,文中的树王肖疙瘩心灵

5、的寄托,寄托没了,便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肖疙瘩经过几天变苍老了许多,最后竟然一病不起,直至死去。人们听从他的遗嘱,将他葬在巨树地下,与他心爱的树长眠共栖。虽然这篇《树王》构思简单,人物不多,简明扼要,但却饱满充实,让读者感动,沉思。《苦难的精神价值》周国平摘抄: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与它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6、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斯妥耶夫斯基说出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评论: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但是周国平先生却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不是,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在通常情况下,一

7、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我的心里便会涌出无数多余的想法,反而忽视的苦难本身对于自身的锻炼,要知道人生在世,便是为了历练,为了不断追求人生的理想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苦难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我们对于苦难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那么我们的灵魂必然在苦难中得到升华。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就称不上是苦难。《犁的情结》高维生摘抄:一个农人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不仅看他出不出力,重要的是对土地的情感和对农具的热爱。打量他的犁杖,就了解了一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