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气岗位操作规程

造气岗位操作规程

ID:6543000

大小:413.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1-17

造气岗位操作规程_第1页
造气岗位操作规程_第2页
造气岗位操作规程_第3页
造气岗位操作规程_第4页
造气岗位操作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造气岗位操作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造气工段操作规程第一节岗位任务采用间歇式固定层气化法,以无烟块煤(或煤棒)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交替同空气和过热蒸汽进行气化反应,制得合格、充足的半水煤气供后工段使用。第二节反应原理空气与蒸汽通过高温燃料层,空气中的氧气与燃料中的炭发生反应生成CO2或CO并放出热量,CO2与灼热的炭被还原成CO,蒸汽与灼热的炭反应生成CO和H2,或CO2和H2,生成物中的CO2同样又与灼热的炭作用,被还原成CO。1.以空气为气化剂的化学平衡反应发生下列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Q2C+O2=2CO+Q2CO+O2=2CO2+QCO2+C=2CO—Q上

2、述4个反应中,前三个为放热反应,在煤气发生炉实际操作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快,而且较彻底,可视为不可逆反应,第四个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是一个吸热和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2.以蒸汽为气化剂的化学平衡反应发生下列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C+2H2O=CO2+2H2—QC+H2O=CO+H2——QC+2H2=CH4+QCO+H2O=CO2+H2+Q上述4个反应中,前2个反应为吸热增加体积的反应,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促使一氧化碳和氢的生成,后2个反应为放热反应,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则抑制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和甲烷的生成.压力的变化对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没有影响。第三节工艺

3、流程一、煤气系统工艺流程(一)气体流程39向煤气发生炉内交替通入空气和蒸汽,与炉内灼热的炭进行气化反应,吹风阶段生成的吹风气根据要求送三气岗位回收热量或直接由烟囱放空,并根据需要回收一少部分入气柜,用以调节循环氢、煤气炉出来的煤气经旋风除尘器、显热回收、洗气塔冷却和除尘,进气柜混合为半水煤气,然后去脱硫。上述制气过程应在微机集成油压系统控39制下,往复循环进行,每一个循环一般分五个阶段,其流程如下:1、吹风阶段空气由鼓风机来→自炉底鼓风箱入炉→炉顶出→旋风除尘器→烟道阀→烟囱放空三气回收阀→三气燃烧炉2、上吹(加N2)制气阶段夹套自产低压蒸汽和三

4、气低压蒸汽,显热回收低压蒸汽高压蒸汽经过流量计→减压阀蒸汽经显热回收上段过热→蒸汽缓冲罐→蒸汽总管→蒸汽总阀→上吹蒸汽阀(蒸汽和上加N2空气混合)→自炉底鼓风箱入炉与碳反应生成煤气→炉顶出→旋风除尘器→上行管道→上行煤气阀→煤气总阀→煤气总管→经显热回收装置→洗气塔→气柜进口水封→气柜3、下吹阶段蒸汽来源同上吹一样到蒸汽缓冲罐→蒸汽总管→蒸汽总阀→下吹蒸汽阀→从炉顶进入煤气发生炉→从炉底鼓风炉箱出→下行煤气阀→下行管道→煤气总阀→煤气总管→经显热回收装置→洗气塔→气柜进口水封→气柜4、二次上吹制气阶段同上吹制气阶段一样,区别是只有蒸汽从炉底入炉,

5、无上吹加N2空气入炉。5、吹净回收手阶段空气由鼓风机来→自炉底鼓风箱入炉→炉顶出→旋风除尘器→上行管道→上行煤气阀→煤气总管→经显热回收装置→洗气塔→气柜进口水封→气柜(二)单台造气炉工艺流程图(图一)二、油压系统工艺流程:(一)油压流程:经过滤油机严格过滤后的液压油,依次经油箱加油口过滤网进入油箱,经油泵进油管过滤器后,由齿轮油泵升压,升压后再经单向阀、调节阀及出口截止阀后至泵站出口压力油总管,压力油至蓄能器和各阀门油缸有杆腔,经过滤器到达电磁阀接受微机送来的电信号,通过电磁阀的动作来改变无杆腔的油压实现油缸的动作,以此完成煤气炉生产的阀门动作

6、的需要,实现煤气炉正常生产。电磁阀换向站的回油总管至油冷却器降温后返回油箱循环使用。油泵出口油量一路至溢流阀,通过调节溢流阀的先导阀,调节油泵站的出口压力,通过溢流阀多余的液压油经过油冷却器后返回油箱。(二)造气油压系统流程图(图二)三、空气系统工艺流程图(图三)四、蒸汽系统工艺流程图(图四)五、仪表空压站工艺流程图(图五)第四节工艺指标一、压力(一)鼓风机出口压力2400mmH2O39(二)减压前蒸汽压力≥0.4MPa(三)减压后蒸汽压力0.05—0.075MPa(四)汽包蒸汽压力<0.2MPa(五)软水压力>0.2MPa(六)洗气塔上水压力>

7、0.2MPa(七)油泵压力4.0—5.0MPa二、温度(一)炉顶温度≤350℃(二)炉底温度≥150℃(三)气柜进口煤气温度≤42℃(四)夹套温度<150℃三、电机电流各运转设备电机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四、气体成份(一)半水煤气:CO2≤11.5%(二)半水煤气:O2≤0.5%(三)循环氢:58≤H2≤63%(四)氢氮比:2.2—2.8五、气柜指标(1900m3)(一)上限≤1700m3(二)下限≥500m3六、液位(一)夹套汽包液位1/2—2/3(二)显热回收装置汽包液位1/2—2/3(三)油泵油箱内液位2/3—3/4第五节开停车方案一、正常

8、开车步骤(一)开车前准备1、配合有关人员,检查各设备、管道、阀门、分析取样点及电气、仪表等必须达到正常完好。2、检查系统内的阀门开、关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