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

ID:65432637

大小:1.28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1-08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1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2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3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4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5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6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7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8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9页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第三十四章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概述]1.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研究内容:药物、病原体、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①药物对病原体的抗菌作用、机制及毒副作用;②耐药性产生及其机制;③宿主对药物的药动学过程。1.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2.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3.抗菌谱: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广谱类:如氟喹诺酮类

2、、四环素类、氯霉素等。窄谱类:对一种或有限的几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杀灭作用的;如青霉素G、异烟肼等。天然抗生素:由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如青霉素G。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的,如头孢菌素。第一节常用术语4.抑菌药、杀菌药:5.MIC、MBC:6.抗菌后效应(PAE):指停用抗菌药物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7.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第二节┃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过程,或因此而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而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2.增加细

3、菌胞浆膜通透性:如多黏菌素类、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作用于30S亚基)、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作用于50S亚基)。4.抗叶酸代谢:干扰敏感细菌叶酸合成,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5.抑制核酸代谢:抑制RNA多聚酶,阻碍mRNA的合成如利福平;抑制DNA回旋酶,妨碍细菌DNA的复制如喹诺酮类。一、概念耐药性(抗药性):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交叉耐药性:细菌对某一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多出现在化构或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之间。完全交叉耐药性:单向交叉

4、耐药性:细菌对某一类中的某一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对这一类的其余抗菌药不再敏感。如磺胺类。细菌对某一类抗菌药的不同品种存在单向交叉耐药性现象。如对SM不敏感的细菌可能对GM、KM敏感,而对GM、KM不敏感的细菌对SM也会不敏感。第三节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第三节┃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2.改变靶位结构靶位:指影响细菌生化代谢过程的作用点。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抗菌药对靶位的作用:①降低靶蛋白与抗生素的亲和力;②增加靶蛋白的数量;③合成新的功能相同但与抗菌药亲和力低的靶蛋白;④产生靶位酶代谢拮抗物(对药物有拮抗作用的底物)3.降低外膜的通透性:使药物

5、不易进入靶部位。如革兰阴性菌外膜孔蛋白的量减少或孔径减小;耐喹诺酮类细菌基因突变,使喹诺酮进入菌体的特异孔道蛋白的表达减少。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破坏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的抗菌活性结构-β-内酰胺环,使其失去杀菌活性。革兰阴性菌产生的乙酰转移酶使氨基糖苷类的抗菌必需结构-NH2乙酰化而失去对细菌的作用。1.产生灭活酶:耐药基因的转移:获得耐药性可由基因突变而产生,并能垂直传递给子代。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大肠杆菌、金葡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主动流出系统(由运输子、附加蛋白和外膜蛋白组成)而加快药物外排。如四环素类、氯霉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β-

6、内酰胺类。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1.合理应用抗菌药,并给予足够的剂量与疗程2.必要的联合用药和有计划的替换药物3.开发新的抗菌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