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幼儿叛逆期表现与对策

蔡氏幼儿叛逆期表现与对策

ID:6564747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8

蔡氏幼儿叛逆期表现与对策_第1页
蔡氏幼儿叛逆期表现与对策_第2页
蔡氏幼儿叛逆期表现与对策_第3页
蔡氏幼儿叛逆期表现与对策_第4页
蔡氏幼儿叛逆期表现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蔡氏幼儿叛逆期表现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幼儿自主期(叛逆期)表现与对策作者:玥玥、叮当、宁宁妈、小满、梓锐自主期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大多数父母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表现得焦虑,原来好用的方法不好用了,所以不知怎样引导了。另外和孩子的冲突越来越多,与孩子的相处的快乐少了很多。1、说不得。例如别人只是说这家店你没去过,也会引起孩子大哭:妈妈,他说我!或者别人让孩子夹菜而已,也会引起孩子情绪对抗:你不要说我!2、爱哭,但是哭笑转换在一瞬间,情绪大喜大落。3、追求完美,走楼梯摔倒了都要退回第一个阶梯重新走,自己的凳子被别人坐了,再坐另一张不可能。4、为反对而反对,这件衣

2、服不穿,那件衣服不穿;不准妈妈上厕所,不准妈妈吃饭,不准妈妈说话。提出的无理甚至荒诞要求一再触碰家长底线。5、爱说讨厌的话,例如:妈妈我讨厌你,妈妈我不爱你,妈妈我不要你,妈妈是大坏蛋,我要打死你等 ……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现,说明孩子已经到了“自主期”,也就是叛逆期。一般情况下,发生时间大多是3-4岁左右,可能会往前推一些时间,也可能往后推一些时间。看大人压制和支配孩子的程度,压制力强的,孩子的叛逆期就晚出来,也有学前期出不来的,到了青春期算总账。这样就会是问题青少年,最难教育了。也有极少数的孩子,叛逆期表现不是很典型。(

3、非典)原理分析:在家长看来是令人头疼的叛逆期,在孩子来看却是争取独立的自主期,其实是一码事,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同一个事物的两面。就像硬币那样。当孩子出现以上情况的时候,证明孩子他长大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可能是想得到大人观念上的认同,或者引起大人的重视。如果这时大人不予理会,忙自己的事情,大人不多听孩子的想法,不去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那么孩子很容易跟大人唱反调。总而言之,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算是一件好事情来的。一是表明孩子没有受到太多的压制,另一个是表明孩子心理能量了。常见的错误引导方法:可以肯定的是,打孩子是

4、以强凌弱的办法,而不是平等的办法。等孩子到了18岁,比你还高、还强壮,你又该怎么教呢?如果强者就可以动手打弱者,那孩子总有比你强大的一天,孩子可以打父母吗?还有威胁的方法,比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乖,大灰狼就来了,你再哭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抱走等等,大人可以用,孩子为什么不能用?总有一天,或者是孩子结婚以后,跟你说,妈妈,你再不乖乖听我的,我就不要你了。你怕不怕?还有契约的方法,比如,你要是坐在这里乖乖不动半个小时,妈妈就给你买什么等。如果你喜欢用这样的方法,那么孩子大了以后,会不会连写个作业、考个试也会跟你要

5、东西?会不会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学习?还有欺骗的方法,比如,爱哭的孩子长不高,这个药虽然苦,但是吃了以后能变聪明。以上方法是不对等的,靠大人的身份压孩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且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发展来说,有极为不利的影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既然孩子是想要自主,那不妨就多给他。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按孩子要求的方法来做,大人只需要多理解孩子,多问问孩子要怎样,也就是使用同理心,多给孩子当老大的感觉,也未尝不可。这可不是惯孩子,也不是丢面子的事。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孩子也希望自己动手的机会。我们不越俎代庖,替孩子做

6、了他也可能不高兴。那什么是放纵孩子?有危险的事情不能去做的吧,请思考:1、如果孩子坚持要求家里的大门敞开,不许关上,你会同意吗?2、如果孩子坚持爬阳台(没防护栏),你会同意吗?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影响别人,请思考:1、如果孩子要在超市玩米和豆豆,因为是别人要买的,而你不能把孩子玩过的东西全部买回家,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别人?2、是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孩子要玩,但是对方不给,你会主动上去要吗?人家的玩具,一定要给我们的孩子玩吗?人家到底可不可以说“不”?我们的孩子被别人拒绝了,这种经历需要不需要?所以也请大家一起考虑,怎样把握

7、好这个“度”?具体的引导方法及一些小技巧:(方法及技巧请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使用才是最有效的)第一条:让孩子自己选择,俗称“挖坑”例如:你是现在吃饭,还是过五分钟吃饭?你是现在吃饭,还是把这个积木拼好以后再吃?这样一来,不管孩子怎样选择,都是吃饭。再说,虽然多等上了孩子几分钟,孩子开心,家里也少了几分矛盾。第二条:同理心原理(这跟第四条是不一样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重点是大人经常跟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也知道大人的感受)。而同理心原理是指,大人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大人理解孩子,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这一点说起来简单

8、,要做到可不容易哦)大人在执行这一条的时候,就想象自己是被告的辩护律师。再凶恶的人,犯了再大的错,也需要律师,不能直接就宣判定罪哦。如果跟孩子说,你犯了什么错误,应该适用哪条罚则,这就是法官。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律师而不是法官。先情后理,先让孩子接纳你,愿意听你说话,也能听进去你的话。同理心原理有一个误区,很多人在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