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田赋考序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

ID:65652498

大小:1.33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2-01-09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1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2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3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4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5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6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7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8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9页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献通考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荫主讲田赋考序文献通考田赋考序夏、商、周的时候,帝王们并没有把国家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天子拥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公、侯都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伯拥有方圆七十里的土地,子和男各拥有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一、关于作者马端临(约1245年—1323年),字贵与,号竹洲,元饶州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市人)。早年师承朱熹学派的曹泾,所受影响颇大。马端临的父亲马廷鸾是宋末宰相,后被贾似道排挤离职,马端临留在原籍侍养。南宋灭亡后,马端临隐居不仕,拒绝了降元担任吏部尚书的前南宋宰相留梦炎的招请。后接受地方官的聘请,出任地方学校学官,先后担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山长、教授,台

2、州路教授。后马端临家居,弟子甚众,论辩时,吐言如涌泉,闻者均有获益。34岁左右,马端临开始撰写《文献通考》,20余年后方完成。《文献通考》成书后,马端临本人并未刊印。所幸延祐五年(1318年),元仁宗遣道士王寿衍寻访有道之士,王寿衍录其书上进。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官方始刊印《文献通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刊成。马端临幸运地见到自己的著作开始刊印,惜未见其最后完成。《文献通考》而外,马端临尚著有《大学集传》、《多识录》153卷、《义根守墨》3卷,均亡佚。二、关于《文献通考》(一)写作目的马端临写《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历史的“会通因仍之道”。他认为,懂得会通者首推司

3、马迁。司马迁创“纪、传以述理乱兴衰,八书以述典章经制”,使后人不能不把《史记》的体裁作为模式。可惜班固以来的纪传体史家只学《史记》的形式写断代史,把“会通因仍之道”丢了。直到《资治通鉴》问世,人们才重新看到贯通古今的著作。然而,司马光选错了体裁,结果《资治通鉴》受到编年体的限制,“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把应该求通和不必强通的关系弄颠倒了。马端临认为:“理乱兴衰”各代不同,想了解各代的兴亡过程,看断代史就足够了;但历代的典章制度实际上是相因袭的,后代典制不尽同于前代,也不会完全异于前代。所以,《资治通鉴》不算真正的通史,因为典章制度“变通弛张之故,非融会错综、原始要终而推寻之”,

4、便说不清楚。他认为,只有《通典》“纲领宏大,考订该洽”,使历史变化的由来“粲然可考”。但《通典》也有不足,所叙仅到天宝年间;后来北宋宋白奉敕编撰《续通典》,流传绝少;南宋魏了翁撰《国朝(宋)通典》,又未成书。《通典》本身有缺陷:“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鉴于上述种种理由,他决心以《通典》为蓝本,重编一部“贯串二十五代”、统记历代典章的专著。(二)写作条件马端临具有撰写史籍的不少优越条件。例如南宋雕版印刷盛行,能看到大量的参考书;唐、宋有卷帙很大的类书出现,查考便利;他自己家里的藏书很多,避免四处借书的不便;他父亲历任史官,著述也多,实际上指教他;杜佑《通典》、王溥《会

5、要(唐、五代)》、郑樵《通志》为他奠定了基础;担任学官时间短,有宽裕的时间保证,使他专心撰述二十余年等等。(三)史料价值高马端临生活在宋末元初,出身社会上层。宋末入元,他过着亡国奴的日子,既对前朝统治颇多顾恋,又痛恨南宋政治腐朽,导致王朝覆灭。因此,他对宋代制度研究用力最深。《文献通考》所载宋代史事最详,多有《宋史》诸志所未备,对两宋政治的黑暗面也痛加揭露。以上特点使得书中有关宋代的记录较少粉饰,多实相,史料价值超过一些同类著作。(四)内容、体例、价值《文献通考》共分为24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

6、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每门下分为若干子目(类),也像门一样,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其中有19门是模仿《通典》成规,详加增补;《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等5门系自创。《文献通考》的写作原则有三个:文、献、注。所谓“文”,是叙事,也就是采取史料,他依据经史及百家传记,必须是“信而有证”的才选取,有矛盾可疑的不要,这就是鉴别史料的工夫;所谓“献”,是论事,也就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述,他把历代名人的评论意见都附录在具体史实下面,使人们更容易认识历史的真相;所谓“注

7、”,是附注意见,也就是历史学家的独特见解。他对于历史上别人的记录和论断,有不同意的地方,经过分析研究之后,再给予新的结论。这种文、献、注三者结合为一的编撰方法,是颇有创造性的,吸取了前人修史的经验,开后世历史考证学的先河,影响深远。从体例和内容看,《文献通考》实为《通典》的扩大和续作。天宝以前的内容以《通典》为基础,并作适当的补充。中唐以后的内容则是广收博采的结果。当时《宋史》尚未成书,而马端临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富,其中多为《宋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