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关知识

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关知识

ID:6597422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9

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关知识_第1页
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关知识_第2页
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关知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关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血浆蛋白结合率为可逆性疏松结合,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代谢和排泄,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药物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和药物与受体蛋白结合情况相似):具有饱和性与可逆性、结合物无活性、有竞争置换现象。药物进入循环后,有两种形式:  结合型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特点:  (1)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2)体积增大,不易通过血管壁,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意义:结合型药物起着类似

2、药库的作用。药物进入相应组织后也与组织蛋白发生结合,也起到药库作用,影响药物作用和作用维持时间长短,一般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游离型药物:未被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特点:能透过生物膜,进入到相应的组织或靶器官,产生效应或进行代谢与排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方式:  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磺胺类药物主要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嗪也与白蛋白结合。  碱性药物与α1-糖蛋白结合:β-糖蛋白和α-酸性糖蛋白虽然量比白蛋白少很多,但在癌症、关节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可增高,能与奎

3、宁结合。  特点:  (1)可逆性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极少数是共价结合(如烷化剂)。  药物在血液中转运时,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快速达到动态平衡。游离型药物→透过生物膜→血液中游离型药物浓度降低→结合型药物,释出游离型药物。  (2)饱和性  血浆中蛋白有一定的量,与药物的结合有限,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饱和性。  当药物浓度大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时→饱和→游离型药物急剧增加→毒性反应。  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浆蛋白过少(如肝硬化、慢性肾炎)、变质(如尿毒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毒性反应。有些药物在老年人中

4、呈现较强的药理效应,与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减少有关。  (3)竞争性  两种药物→竞争结合同一蛋白→置换→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导致中毒。  如:保泰松→结合型双香豆素→游离型→浓度增加→出血倾向。  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如磺胺药→置换胆红素→新生儿核黄疸症。此外,注射白蛋白可与药物结合而影响疗效。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时,血浆蛋白在体内的各种作用暂时消失,但是与药物分离之后,血浆蛋白各种性质基本不变,继续发挥原来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