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ID:6597820

大小:3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19

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_第1页
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_第2页
资源描述:

《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假说—演绎法”的基本特点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首先提出某种作为理论基本前提的假说来;然后以假说作为出发点,逻辑地演绎出可由经验检验的结论,构成一个理论系统。用这个理论系统解释和预见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各种现象,并用实验来进行检验和修正。通俗的讲,“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

2、错误的。所以,“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右图。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阶段实施实验方案阶段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实施实验步骤观测实验结果对假设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的研究方法就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具体如下:现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代全为高茎,高茎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提出问题(1)F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2)F2代中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分析问题(1)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2代中出现了矮茎。(

3、2)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3)显性性状可能受遗传因子的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之分。形成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显性与隐性之分。(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演绎推理将F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实验验证实际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l:1预期结果与真实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