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

§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

ID:6623329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0

§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1页
§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2页
§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3页
§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4页
§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西安市中铁学校段彩凤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重视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和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尽可能多地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二、教材分析

2、: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行星的运动》。本节内容对《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的开始,对本章的教学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同时又为重点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性的作用。本节内容的突出特点是:知识容量较少,但包含的科学史料十分丰富。因此,本节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将物理学史融入到物理教学中,注重用史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新奇和艰辛,领悟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感悟科学家求真、求简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

3、结构和能力。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7可能只是通过小学的科学课、报刊、杂志、电视等方式对有关科学家的事例略知一二,对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创造内容的了解应该是非常琐碎的,无系统的天体运动研究历史方面的知识,但对天体的运动学习应该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2、学生认知能力上的欠缺。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看,由于行星运动抽象、无法感知,学生在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上会存在障碍,同时椭圆在数学上还未接触过,也会给学生造成困惑。三、教学目标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能通过有关事实了解

4、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定律发现的前奏,一定要为后面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设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2.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并理解其科学价值。(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研究过程,了解观察在认识行星运动规律中的作用,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体会科学家实事就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会人类对

5、自然界和谐的追求是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四、教学的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五、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本节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开展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总结,相互交流,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学工具的设计:木板、图钉、细线各30套、多媒体课件六、

6、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用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截图引出新课用多媒体展示截图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分别明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用多媒体给出学习目标。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7互动交流1、提问:对于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你知道在历史上有哪些观点?2、视频介绍两种观点。3、老师总结、补充。1、组织学生交流,并回答。2、打开视频。3、总结,利用第谷和开普勒在天文学上的奉献引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1、讨论、交流。2、观看视频

7、。3、总结了解。1、由学生陈述自己对行星运动的知识,表现学生的知识储备,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增强互动性。2、视频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3、总结突出两种学说的各自的缺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合作学习1、学生观看三年来节气日期表,思考讨论:各节气间的间隔是否一样?由此你对地球环绕转动的轨道有什么猜想?2、引出开普勒第一定律。3、简单介绍椭圆。1、组织学生讨论节气的间的间隔。2、提问。3、引导并得出轨道定律。1、学习观察表格,交流讨论。2、理解轨道定律。3、了解椭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

8、学生尊重事实,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实践体验学生分组,用图钉和细绳在木板上画椭圆。并思考椭圆上的点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做椭圆,并提问。分组做椭圆,思考问题,选代表展示并回答。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1、讨论、交流。1、7合作学习1、对照节期间的间隔观察地球的椭圆轨道,思考讨论: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速度大小是否一样?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