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

ID:6632974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0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作者:益生菌专家 摘要  目前,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此研究肥胖的发生机理和治疗策略十分必要。这篇文章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帮助宿主从饮食中的多糖成分中获得更多的卡路里,并储藏在脂肪细胞中备用。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关闭Fiaf基因和增加ChREBP/ SREBP、Acc1和Fas的表达来增加脂肪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的储存。并且,肠道中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脂多糖LPS,引发了全身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然后导致肥胖。因此,通过益生菌、益生元或抗生素修饰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肥胖的有效方法。关

2、键词  肠道菌群,肥胖,能量吸收,脂肪代谢,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将近1/3的成人超重或者肥胖,而全世界超重或肥胖人群已超过5亿,肥胖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关于肥胖的病因研究进展迅速。多数学者认为,肥胖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1],基因、环境、营养等是研究的重点。而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形成有一定关系,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作简要综述。以期能为解释肥胖

3、成因,预防和治疗肥胖提供依据。 1  肠道菌群概述 人的肠道是一个复杂、活跃、同时维持着相对平衡的系统。其中定植着数目庞大、结构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因此,人被称为“超级生物体”。这个生态系统拥有1014个细胞,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大约500-1000种细菌,包含100多万个基因,数目是人类基因组的100倍。[2] 其中的30-40 种优势细菌构成了人体肠道细菌总量的99%。肠道菌群和宿主之前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在宿主的消化吸收、免疫反应、代谢活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两个优势菌门,大多数粪便细菌都是一些不

4、可培养的类型,且不同个体之间粪便样品中的细菌组成也有显著差异;在属水平上,拟杆菌,柔嫩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是四类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优势菌,也是现阶段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点。[3] 2  肠道菌群的研究方法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肠道微生物生态,除了以往经常用到的分子指纹图谱(ARDRA、ERIC-PCR、DGGE/TGGE、T-RFLP)和克隆文库的技术,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目前逐渐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4]。元基因组学是指人体及其体内所有微生物的基因信息的集合,测序速度大大提高对元基因组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代谢组学是关于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

5、体及其对内因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利用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分析,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肠道菌群与肥胖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往多关注的是基因对肥胖发生的影响。但基因从人一出生就确定了,以后就不再改变。但人的身体状况是在后天不断变化的,这说明基因并不是决定肥胖的关键因素。肠道菌群与人类长期共进化,可能是产生肥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这点。 3.1  肠道菌群与能量吸收 Backhed等人研究发现[5],正常喂养的小鼠的体脂含量比无菌小鼠

6、高40%,性腺脂肪含量高47%,并且正常小鼠的进食量比无菌小鼠低。将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群克隆到无菌小鼠体内,饲喂条件不变,两周后其脂肪量增加60%,并且出现胰岛素抵抗。这表明肥胖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导致体重增加的可能因素是:①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增强。②肠道菌群能发酵人体不能消化的多糖形成短链脂肪酸,提供多余的能量,同时短链脂肪酸能够诱导脂肪合成。③高血糖和胰岛素血症刺激脂肪生成。Ley等人的研究表明[6],肥胖可能和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他们对肥胖的ob/ob小鼠和对照的非肥胖小鼠(-/-)肠道内5000多种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ob小鼠拟杆菌

7、门的数量少50%,同时具有更多的厚壁菌门细菌。这个小组也对肥胖和非肥胖的人的肠道菌群做了研究[7]。他们对12名肥胖患者进行跟踪研究,通过分别给予脂肪限制的饮食和碳水化合物限制的饮食进行治疗。一年后前者体重下降2%,后者体重下降6%,进行16srRNA基因研究表明,摄入食物的总能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两种饮食减肥后,肠道内的厚菌门数量下降,而拟杆菌门数量上升。这些研究只说明了肥胖改变了肠道菌群,并不能说明肠道菌群的改变导致了肥胖的产生。但以下的研究可以证明这个假说。Turnbaugb等人的研究表明[8],肥将胖小鼠(ob/ob)的肠道菌群转移到非肥胖无菌小鼠

8、体内,2周后非肥胖小鼠就和肥胖小鼠一样,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的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