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

ID:6653709

大小:172.0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21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_第1页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_第2页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_第3页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_第4页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摘要:本文对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工艺,固液分离原理和工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让我们了解到发酵液预处理的各种方法与重要性。固液分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本文从固液分离的理论基础作为切入点,深入的探讨了固液分离原理与工艺。关键词: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工艺引言从微生物发酵液或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生化物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其目的不仅在于分离细胞、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还希望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后续的各步操作。正文:一、发酵液预处理工艺各种发酵产品,由于菌种不同和发酵液特性不同,其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发酵产物存在

2、于发酵液中,但也有少数产物存在于菌体中,或发酵液和菌体中都含有,但无论产物是在胞内,还是在胞外或者是菌体本身,首先都要对发酵液进行过滤和预处理,将固、液分开,然后才能从澄清的滤液中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提取代谢产物,或从细胞出发进行细胞破碎、碎片的分离和提取胞内产物。预处理的方法完全取决于可分离物质的性质,如对PH和热的稳定性、是蛋白质还是非蛋白质、分子的质量和大小等等。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热法加热法是最简单和价廉的预处理方法,即把悬浮液加热到所需温度并保温适当时间。加热可降低液体的黏度,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滤液通过滤饼的速率与液体的黏度成反比,可见降低液体黏度可有效提高

3、过滤速率;同时,在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下可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的凝聚物,进一步改善了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例如,链霉素发酵液,调酸至PH3.0后,加热至70℃,维持半小时,其黏度下降至原来的1/6,过滤速率可增大10~100倍。使用加热法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首先,加热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范围内;其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细胞溶解,胞内物质外溢,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产物后续的分离与纯化。因此,加热法的关键取决于产品的热稳定性。2、调节悬浮液的PH值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因此适当调节发酵液的PH值可改善其过滤特性。此法是发

4、酵工业中发酵液预处理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Aa、Pro等两性物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这就是等电沉淀法。例如,在味精生产中,利用等电点(PH3.22)沉淀法提取谷氨酸;在膜过滤中,发酵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容易与膜发生吸附,通过调整PH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即可减少堵塞和污染。3、凝聚和絮凝凝聚和絮凝都是悬浮液预处理的重要方法,其处理过程就是将化学药剂预先加入到悬浮液中,改变细胞、细胞碎片、菌体和Pro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破坏其稳定性,使其凝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率,而且能有效地除去杂蛋白和固体杂质,提高滤液质量。但凝聚和絮凝是两种不同方法,其具体处理过程还是有差

5、别的,应该明确区分开来,不可混淆。(1)凝聚凝聚是指向胶体悬浮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在电解质异电离子作用下,胶体粒子的双电层电位降低,从而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并使粒子相互凝聚成1mm左右大小的块状凝聚体的过程。发酵液中的细胞、菌体或Pro等胶体粒子的表面,一般都带有电荷,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使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被吸附在其周围,这样在界面上就形成双电层。这种双电层的结构使胶体粒子之间不易凝聚而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其电位越高,电排斥作用越强,胶体粒子的分散程度也就越大,发酵液过滤就越困难。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值来表示,使胶体粒子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mmol/L)称为凝聚值

6、。根据Schuze-Hardy法则,反离子的价数越高,其凝聚值就越小,即凝聚能力越强。所以,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发酵液胶体粒子的凝聚能力依次为:Al3+>Fe3+>H+>Ca2+>Mg2+>K+>Na+>Li+。常用的凝聚剂有Al2(SO4)3·18H2O、AlCl3·6H2O、ZnSO4、FeCl3、FeSO4·7H2O、H2SO4、HCl、NaOH、Na2CO3、Al(OH)3等。(2)絮凝絮凝是指使用絮凝剂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左右大小的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采用凝聚方法得到的凝聚体,其颗粒常常只有1mm左右,比较细小,有时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离。而

7、采用絮凝方法则常可形成粗大的絮凝体(10mm左右),使发酵液较容易分离。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长链状结构,其链节上带有许多活性官能团,包括带电荷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这些基团能强烈地吸附在胶体粒子的表面,使其形成较大的絮凝团。根据其来源不同,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可分为如下3类:①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和聚苯乙烯类衍生物等;②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合铝盐和聚合铁盐等;③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聚糖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