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

ID:6671491

大小: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21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_第1页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_第2页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_第3页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_第4页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收稿日期]2011-12-20[作者简介]叶小琴(1986-),女,重庆忠县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叶小琴(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摘要: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阿坝、甘孜地区,明清以来先后形成了一些大小不等的嘉绒土司。学术界对嘉绒藏族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诸多方面譬如土司辖区内各项制度、土司与各方关系、有关嘉绒土司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土司祖源、分布、官寨、碑铭等的研究,均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但就目前而言,嘉绒土司在研

2、究范围的拓展、研究资料的深掘、研究方法的丰富以及范式的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关键词:嘉绒藏族;十八土司;祖源研究;改土归流;土司官寨中图分类号:K2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12)04-0078-07关于嘉绒藏区的土司数量,由于研究者本身视角的差异,历来存在争议,但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嘉绒十八土司”。①一般认为,“嘉绒十八土司”即嘉绒藏区自元代以来陆续存在过的大大小小的十八个土司及其统治区域。但有鉴于研究者论及十八土司具体构成时所产生的各种含混与自相矛盾,曾现江曾撰文指出,“嘉绒十八土司”并非实指,而很可能源于苯教关于

3、“十八”的数字崇拜及相关的象征文化。[1]此说尚有待进一步考证。本文据已有研究成果而保留“十八土司”之说,并且认为其分别是:木坪、瓦寺、大金、小金、沃日、绰斯甲、杂谷、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巴底、巴旺、格什札、明正、鱼通、沈边、冷边等。就目前而言,关于嘉绒藏区的国外研究成果十分少见,据笔者所能掌握的资料,主要有罗杰尔·格来特里斯(Roger.Greatrex)的《第一次金川之役概述》(AbriefintroductionToTheFirstJinchuanWar)[2]和《明代嘉绒地区苯教的朝贡使团》[3],丹·马丁的《苯波教的教义与耶稣的大炮》[

4、4],卫周安的《中国的战争文化:帝国与清朝军事》[5]以及艾里克·汉尼希的《东部藏区的开发:18世纪中国人移民的记录》[6]等。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以上研究成果涉及最多的是金川战争,其次是嘉绒土司的宗教信仰情形。总的来说,关于嘉绒土司的国外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而且其所涉领域也极为有限。相对而言,国内关于嘉绒土司的研究则丰硕得多。其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肇始期、50年代中期的迅速发展期、60年代的低迷期、70年代末的复兴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多元发展期。以下便着重介绍国内研究情况。一、土司的祖源、分布、官寨与碑铭研究(一)祖源祖源记忆属

5、于“社会记忆”之“历史记忆”的一种,它是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也是社会人类学学者关照“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历史人类学看来,祖源记忆即某一具有血缘第33卷第4期Vol.33No.4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TibetNationalitiesInstitute(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2012年7月Jul.2012-78-关系的社会群体对自身来源的追忆,也是对先祖事迹的追述,具有群体认同的社会意义。对于“历史记忆”以及“祖源记忆”,王明珂关注较多,他曾对瓦寺土司的三种祖先来历及家

6、族起源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将其分别冠以“历史”“、神话”及“乡野传说”三种名称[7]。当然,他的重点还不是辨析以上三种土司祖源的合理性,而是探讨三种文本产生的内在原因。《四川省阿坝藏族社会历史调查》[8]通过对绰斯甲、瓦寺、巴底、木坪等土司世系传说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绰斯甲、沃日、革什咱、木坪、巴底、促浸、赞拉等土司及其百姓皆由琼部三十九族迁来;巴旺土司系由巴底分出;杂谷土司由革什咱分出,再由杂谷衍生出梭磨土司,其始祖为诺达工朝尔基。诺达工朝尔基生三子一女,其中囊索河甲坚木灿留继梭磨土司位,良尔吉分派至卓克基,松纪尔甲分派为党坝土司,其女色噶尔玛为

7、松岗土妇,赘夫生子后,为松岗土司之祖先。瓦寺土司据说以木坪衍派为可靠。贾霄锋亦持相似观点。他认为,吐蕃派驻巴蜀的戍边元帅察哇科盘乃嘉绒十八部的首领,其部众后来更形成了嘉绒十八大土司。绰斯甲、沃日、丹东(即革什札)、木坪、巴底、促侵、赞拉等土司及其部分百姓皆由琼布三十九族迁来,融入当地蕃民,世居于此。[9]邹立波的《历史记载与祖源记忆———对瓦寺土司两种祖源历史文本的解读》[10]一文则重点就瓦寺土司祖源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作者认为,与民国《汶川县志》相比,《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记载的瓦寺土司祖源即“董卜韩胡说”比民国《汶川县志》所记载的“乌思藏说”更令人

8、信服。吴吉远对鱼通、天全二土司的来历以及二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做了细致考证。[11](二)分布嘉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