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ID:6673984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1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_第1页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_第2页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_第3页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_第4页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本文档免费下载,请支持暗影,点击下载收藏吧!欢迎下载暗影的其他文档!--------------------------------------------------------------------  一、误译文言实词  例1.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曦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恕于重荣。  (《新五代史,安重容传》)  误译:契丹使晋国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

2、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利”。  这里将“利”误译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失误原因:一是对文言实词的活用掌握不牢。二是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  应译为: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二、误译文言虚词  例2.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

3、“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2007年高考广东卷)  误译:但是(狐狸)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应译为:(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三、古今词义不对应  例3.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

4、’,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2007年高考山东卷)  误译: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他)有什么政策。  解析:“计”即计策,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况而预先安排的方法、策略。如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计”等。而“政策”是个现代词语,它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经济政策等。这里古今意义不对应,误用现代词语。  应译为:钟会讨伐蜀国,路过王戎时与其告别,问(他)有什么计策。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4.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具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

5、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2007年高考四川卷)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吹胡子瞪眼,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吹胡子瞪眼”显然是口头用语。  应译为:贺贲

6、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并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五、不辨感情色彩  例5.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2007年高考重庆卷)  误译:无业人员,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征收商税。  解析:“游手之徒”,有明显的贬义,而“无业人员”则是中性的,应译为“游

7、手好闲的人”;“网罗”一般情况下译为“搜集”,是中性词语,但这里有贬抑色彩,“征收”则指政府依法收取财物等,这里译为带有贬抑色彩的“搜罗”“搜取”“索要”比较合适。  应译为:游手好闲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六、误译原句语气  例6.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2007年高考福建

8、卷)  误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没有谁能行。  解析:译文把最后一句处理为陈述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段话表示孟子拯救天下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五百的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许,“舍我其谁也”,是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应译为“……呢?”  应译为: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七、误译语法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