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

ID:66985671

大小:1.2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9-14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1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2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3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4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5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6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7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8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9页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题型《力学实验(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型九力学实验(一)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核心考点【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2.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1)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2)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3)金属挡板确保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更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3.实验装置①安装要求: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倾角过大,会导致小车滑行速度太快,时间太短,不宜测量时间;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能滑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倾角应较小,目的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间;②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且

2、小车运动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倾角;4.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6.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交流与讨论】7.误差分析:①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平均速度偏大;②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大,平均速度偏小;③20小车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偏大;8.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

3、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力的作用;9.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10.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①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②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11.能量转化情况:小车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针对训练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

4、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图1图2(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20多次测量;(2)图中AB段的距离=cm,测得时间=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cm/s;(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5)在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  (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5、)(7)实验时斜面坡度应(选填“较大”或“较小”),是为了;(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是()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答案:(1);(2)40.0;25.0;(3)小;(4)同一位置;(5)>;(6);(7)较小;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8)C。实验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

6、的密度▲核心考点【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2.天平的使用和读数:(1)天平的使用:①放(天平放水平);②移(游码左移0);③调(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④测(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当最小的砝码放上太重时,去掉太轻时,应去掉最小砝码并调节游码);(2)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20①游码未归零,天平已经调节平衡,导致所测物体质量偏大;②指针偏左,便开始测量,所测物体质量偏大;③指针偏右,便开始测量,所测物体质量偏小;④砝码磨损,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偏大;⑤砝码生锈,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偏小;3.量筒的使用和

7、读数;4.实验装置5.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固体物块的质量为;②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将待测小固体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被测小固体的体积:V=V2-V1;③石块的密度为:【交流与讨论】6.误差分析:特殊情况密度表达式实验误差将物块放入量筒中,操作过程中有水溅出V2偏小,密度偏大20细线对测量结果有影响V2偏大,密度偏小先测体积,再测质量物块沾有水,质量偏大,密度偏大7.特殊法测量密度;▲针对训练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

8、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