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

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

ID:6711221

大小:18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3

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_第1页
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_第2页
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_第3页
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_第4页
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摘要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面对不尽合理的实验设计,我们不唯书,不回避,与学生一起大胆改进,追寻实验器材更轻便、装置更简约、操作更便捷、现象更明显、环境更环保、催化更显著、师生更安全的实验方案,让师生走出化学实验的困惑,体验化学实验探究的乐趣,落实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改进新课程苏教版化学新课程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倡导“从实验中学习化学”的教学理念。苏教版教材编得很好,设置的“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使实验内容占有较高的比率,还专门设置了“实验

2、化学”课程模块,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困惑:有些有毒气体的性质实验仍然没有在封闭体系中进行,难免毒气外逸,有碍师生身体健康;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易产生失败的尴尬;有些实验装置复杂,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太多,不仅在课堂上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难实施,就是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也嫌烦等等。面对教材中的部分不尽合理的实验设计,我们不唯书,不回避,把它当作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资源,引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大胆改进,反复

3、实验,追寻最佳方案,走出实验困惑。下面通过一些案例谈谈对苏教版若干化学实验改进的实践与思考。一、追寻实验器材更轻便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用到低压电源,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电镀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等。而低压电源体积大,笨重,携带很不方便。我们将日常生活中闲置着的9V左右的小灵通充电器,焊上鳄鱼夹,代替低压电源做初、高中化学所有用电实验。经过实际教学演示证明,不仅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安全可靠,而且小灵通充电器小巧玲珑,携带十分轻便。二、追寻实验装置更简约08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

4、50页“观察与思考”中苯的溴化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操作描述如下:“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铁粉,向三颈烧瓶上的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5ml苯和1ml液溴的混合物,另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30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中注入蒸馏水,干燥管中加入碱石灰,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苯和液溴的混合物,观察三颈烧瓶和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反应完毕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三颈烧瓶中生成物的状态。”6该实验装置全封闭,突出了实验绿色化的优点。但没有兼顾简约。整套装置涉及到的仪器

5、繁多。若作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其实验仪器一般学校的实验室都无法配齐;若作为演示实验,不仅数目众多的实验仪器携带非常麻烦,并且普通教室中没有自来水笼头,图中的冷凝管便形同虚设。调查发现,不少学校本实验开出率为零,便不足为怪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实验装置作了如图2所示的改正。按图连接装置,将5ml苯和1ml液溴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不反应。将磁化后末端吸附有铁屑的铁丝插入混合物(气温低时用铁丝作催化剂催化作用不明显),反应剧烈进行。挥发出的大量红棕色溴蒸汽在干燥管中被CCl4吸收,45s后在锥形瓶内看到有白

6、雾形成,同时在AgNO3溶液中看到有淡黄色沉淀物出现并逐渐增多。反应后直接向试管红棕色混合物中用针筒压入5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液体中红棕色消失并分成两层,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在绿色化的基础上兼顾了简约化,同时现象明显,结果可靠。三、追寻实验操作更便捷《实验化学》模块中“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课题,对火柴头中S、Cl元素的检验作了要求,教材的处理是分开实验,单独证明:①通过检验火柴头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证明S元素的存在;②通过对燃烧后灰烬中Cl-或对燃

7、烧前火柴头ClO3-的检验证明Cl元素的存在。关于对S元素的存在,教材中呈现了两种方案。方案一“取两只洁净的小烧杯,标记为甲、乙,装置如图3,在乙烧杯中加入10ml浅红色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将两根安全火柴伸入甲烧杯里,再用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火柴头,待火柴头烧完,即将火柴移出,迅速将甲烧杯倒扣在乙烧杯上,轻轻振荡乙烧杯,可见高锰酸钾溶液很快褪为无色。”方案二“用漏斗、试管、注射器、导管等组成如图4所示装置。将两根安全火柴放在漏斗下面,用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燃烧。慢慢

8、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抽气,让火柴头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浅红色的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方案一与方案二各有优缺点。方案一的优点是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现象明显。缺点是:①6火柴头在开放性装置中燃烧,有散逸,若作为学生实验多组同时开出,教室中会有较多污染性气体。②烧杯乙放于桌面,则火柴及烧杯甲需一人手持,那么另一根火柴的引燃则需第二人的参与。即该实验装置看似简单,但需两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方案二的优点是利用针筒抽气形成压强差,将燃烧所产生的SO2气体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