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

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

ID:6756220

大小:30.8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24

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_第1页
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_第2页
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_第3页
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_第4页
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分地理必修三作业本答案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1.A 2.B 3.C 4.C 5.B 6.B 7.A 8.A 9.A 10.D11.(1)新疆维吾尔 上海 塔里木 柴达木 (2)四川 重庆12.C 13.B 14.D15.(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3)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16.B 17.B 18.D 19.A20.(1)劳动密集 

2、加工 销售 (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消极影响工业污染、土地资源浪费等。 (4)布局特点: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在地域上集聚(以集群方式布局)。 形成原因: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协作与技术创新。(提示:劳动力与土地价格差异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产业的转移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除土地、劳动力的优势外,还要营造硬环境、软环境、防

3、止工业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汽车产业以集群方式布局)21.(1)长江 海河 图略 (2)图略(逆时针方向) (3)地表径流 (4)水汽蒸发量增加,湿度增加,改善局部小气候 上升 土壤次生盐渍化22.(1)黄 淮 (2)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缓解地下水资源枯竭,减缓地面沉降;调节局部气候;可能加剧土壤盐碱化。(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水污染严重。23.(1)第Ⅱ(提示:美国生产大于消费,寻求市场) 其他发达国家消费大于生产;市场需求大 (2)市场;劳

4、动力;土地。单元练习1.D 2.B 3.D 4.A 5.B 6.B.7.A 8.A 9.B 10.B 11.D. 12.A 13.B 14.C 15.A 16.D 17.C 18.D 19.A 20.A 21.C 22.C 23.D 24.D25.A 26.(1)工业(2)(言之有理即可)27.(1)略 (2)政策扶持、引进资金、技术,重视工业发展、接受产业转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开拓市场、资源调配。(言之有理即可)28.(1)南多北少,西北最少 (2)水资源贫乏 丰水地区的水质型缺水 (3)京杭运河

5、(4)B29.(1)设备陈旧老化,效益低;管理滞后;技术落后;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人地关系紧张。(言之有理即可)(2)A(3)钢铁 森林(4)A(5)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30.(1)二 三 10 商贸繁荣、市场广大、交通便捷、人才优势、科技和教育发达(2)B(3)在第一产业方面,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园艺业的发展;在第二产业方面,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建材工业发展;在

6、第三产业方面,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D 2.C 3.C 4.A 5.C 6.B 7.D 8.D 9.(1)C (2)A (3)B 10.A 11.(1)A (2)D (3)B (4)D (5)C 12.B 13.B14.太阳辐射强,热量较丰富 水源 (2)植被 风沙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边治理,边破坏” (4)D15.(1)甲 沙丘的迎风坡坡度比背风坡小 (2)C→A→B (

7、3)东北 西北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16.B 17.B 18.A 19.B20.(1)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扩大,荒漠化面积扩大(2)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烈;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过度放牧与垦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农牧业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 (3)资源 环境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D 2.C 3.B 4.B 5.D 6.在表中位置,自上而下:③④ ③⑤ ② ② ①⑤(1)热带 寒温带 (2)东 (3)杭州的西溪湿地、京杭

8、运河、沿海滩涂、鱼塘等 7.D 8.A 9.B10.(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严重。 (2)自然因素:暴雨、长江洪水倒灌、泥沙淤积。 人为因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区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3)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11.C 12.D 13.(1)A (2)C (3)D 14.(1)B (2)B (3)A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