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

ID:67762409

大小:22.1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9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_第1页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_第2页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_第3页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_第4页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_第5页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_第6页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_第7页
资源描述:

《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福克纳《夕阳》主题的完美解析福克纳是20世纪的美国著名作家,被称为美国意识流的先驱者,其所著小说皆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对小说的大胆创新。在他的著作中,约克纳帕塔法系列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因此有众多的学者都将眼光投向于对他的长篇小说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他的短篇小说虽然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文章的布局却很讲究技巧,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叙述策略。在福克纳一生的创作中,共有19部长篇小说和75部短篇小说,其中《夕阳》这部短篇小说就是一部在谋篇和布局上都堪称典范的经典之作。福克纳的作品一贯以

2、美国南北战争后的没落为主题,体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在小说《夕阳》中,也是以种族压迫为主题。小说并没有单纯地将眼光放在对黑人待遇的不公平的揭露上,而是更深层次的分析了种族歧视对下代人的影响,从而向人们解释了种族歧视的消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这一主题的完整揭示离不开作者在整部作品中谋篇的叙事策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夕阳》的叙事策略,来挖掘作品中所具有的成功的叙述技巧和其特有的艺术价值。一、叙事与主题的体现第7页共7页根据现代叙事学观点,所谓叙述时间是指整部作品通过行和页来进行衡量的文本长度。对于短篇小说而言,

3、如何在较短的叙事时间内将小说的多种功能都实现,需要作者进行精心的设计叙述时序和视角,对整部小说进行精心构思。对于作品,故事的发生时间是立体的,而叙事的时间却是线性流动的。在小说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发生几个事件,但是进行话语叙述却需要按照顺序进行。对于事件的叙事顺序先后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很多优秀的作者,他们经常将故事发生的自然顺序打破,而是从审美与思想倾向的角度进行人工衔接,从而使作品达到预想的美学效果。第7页共7页小说《夕阳》以一种完全开放的、放射性结构进行叙述。在作品中,叙述事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作者

4、却并不运用直接的方式来介绍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小说的安排并不遵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安排,而是根据文章的主题以及文章想要表达的人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关系来进行安排。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叙述时间完全是跟随小说的叙述节奏和速度进行变化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时间跳跃性运动。这样的谋篇布局,不仅是对现代主义的时间观念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文章结构和主题渲染的一种良好支配。小说《夕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主要讲述15年前的故事。在小说的开始四个自然段,主要是以一位约24岁左右的成年男子的口吻,通过回忆来描述他童年时期的所有见

5、闻。在第五段以后,小说的故事叙述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跳跃,变成由一个内心充满困惑的9岁男童来进行叙述。这时,如果我们将故事的发生时间和叙述时间完全分开,就会体会出小说开始的叙述语气和故事角色中语气的完全不同。在已经有了柏油马路,人们已经拥有了电灯、汽车和电话的美国,为什么还存在如此严重的种族歧视,为什们直到今天,美国的种族意识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如此长的时间,美国虽然在物质文明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的精神道德却仍然是停滞不前的。小说中故事的发生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完全分离必然将引起读者的关注,将我们的阅读时间、故事

6、的发生时间和作者的叙述时间进行全面思考。这种时间上的跨度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空间,让他们更加充分地体会作者的预言意义。通过小说,我们可以理解到,几十年前的福克纳就已经对美国的种族歧视进行了很好的预见,并指出其铲除将是难之又难。这样,我们就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二、语言与主题的结合语言暗示是解决观众视角和作品主题的一种矛盾需要。语言暗示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都会让读者产生疑问,进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在进行创作的时候,现代主义作家会考虑到读者的参与性,因此会通过这种语言暗示来让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对于暗示

7、,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名字暗示、话中有话、用某一件物体来暗示一种意思等。在《夕阳》中,作者所采用的语言暗示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陌生化”。这一方法也被称为“间离效果”或者“陌生化效果”,源自德国史诗的创作人布莱希特。在布莱希特的喜剧理论中,“陌生化”便是让演员在观众面前显得很陌生,完全感觉到一种意外。简而言之,“陌生化”就是让观众感到可疑且奇怪,进而引发他们的思考。第7页共7页在小说《夕阳》中,我们将布莱希特中所描述的“演员”变为“人物”,把“观众”变为“读者”,把主动变为被动,于是便有了作者精心编排的“陌生化”

8、的距离感效果验证。如小说中,在描述南茜被斯托费引诱这一事件时,有这样一句话,“黑鬼若吸饱了可卡因,他们将不再是黑鬼”。此时读者心中就会产生疑问:原来的黑鬼是什么?不再是黑鬼又是什么?经过独自思考,读者就会了解到贫困中的黑人为什们要吸毒,从而了解到在早期黑人吸毒的社会历史原因。他们为了摆脱这种受人欺辱的、惶恐不安的贫困局面,他们希望通过吸毒来产生幻觉,让自己也变成有钱的白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