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ID:6788471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5

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1页
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2页
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3页
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4页
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新课标"这三个字已经被人们探讨了一年,今年是北京卷第一次以新课标试卷的身份亮相于高考舞台,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们对新课标北京卷也就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通观今年语文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与去年相比,题目难度有了明显降低,题型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北京卷的区域特色得以延续。今年是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每当高考出现重大改革时,第一年的题目,其难度往往是不高的,今年也是如此。根据《北京晚报》的报道,有高考命题专家分析称,今年语文的平均分将达到98分左右,比去年的96分高出2分。我认为这种判断是符合

2、今年考题实际的。说其难度偏低,主要指语基、古诗词和散文阅读这三大题型。总的讲,今年与往年相比,稳定大于变化。我们按照题型顺序,一一加以点评,揭示其特点。1、语基题型出现微调,题型变化旨在降低难度:北京卷自2002年开始独立命题。02、03两年,共有六道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和语句连贯。从04年至06年,语基部分去掉了最后的语句连贯题,只剩下五道题。07年则将字音题删去,并加入一道文学常识题。而08、09两年,字音题得以恢复,却与字形合并为一道题,五道题的阵型变为:音形、词语、成语、病句、文学常识

3、。这一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考题难度,因为字形题一向被视为语基部分最难的一道题。经过这番调整之后,音形题反而变成了最简单的一题。今年的语基题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变化,将难度较大的词语题与阔别北京高考长达七年的语句连贯题合并为一道题,置于最后。这一变化其实也是要降低语基部分的难度,这与语文高考不断弱化基础,强化能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降低难度的方法不外乎减少题数与合并难题这两种。我们明白了题型变化的真实原因,就可以比较确定地说,明年的语基题应当仍是维持这一改革成果。我们将历年语基题型分布列表如下,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一

4、点了。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题型变化2002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语句连贯 2003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语句连贯 2004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 删语句连贯题2005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  2006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  2007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文学常识 删字音题增文学常识题2008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文学常识 字音、字形合并2009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文学常识  2010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学常识词语、连贯 词语、连贯合并此外,今年的成语题几乎属于送分题。病句题的三个错误选项都把语病设置为成分缺失

5、,考查的知识点非常集中。这也降低了语基部分的难度。2、文言文阅读实现了新的突破,但皆在考生意料之中:过去八年的北京卷文言文阅读题,其文章选材范围基本都在两个领域,其一是先秦两汉的诸子文章,如02、05年选自《吕氏春秋》,06年选自《晏子春秋》,07年选自《淮南子》。其二是历代正史,如03年选自《三国志》,04年选自《隋书》,08年选自《汉书》,09年选自《史记》。今年是新课标的第一年,理应有所变化。通观以往历年考题,除03、04两年外,无论是诸子文还是史传文,其时间范围皆在先秦两汉,也就是汉语史中所说的上古汉语时期

6、。这一时期的古汉语最为规范,其文章也是后代人学习古文的首选教材。全国其他地区考文言文多在汉以后的文献中搜集,而专注于上古汉语,就成了北京卷坚持多年的特色。如果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变化,既要维持上古汉语的基本风格,又要突破诸子和史传的限制,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也就是退而求其次,从语言风格酷似上古汉语的唐宋八大家中选取文章。所以,今年的客观题材料是柳宗元的《宋清传》,断句题材料则选自苏轼的《仁说》。这一变化,其实在考前就已为众多教育界同仁所预知。所以,在模拟考试中,很多区的模拟题都是在唐宋明清的古文中进行选取。对于这一

7、变化,考生应该已经有所准备了。文言文的第一题考实词。A选项考"居",属于常用词的偏僻义项;B选项考"券",属于偏僻词;C选项考"诣",是初中课文《桃花源记》中学过的偏僻词。而D选项考"复",则是实实在在应该掌握的常用词。之所以加大生僻词的考查,是为了更加侧重于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让考生在不认识这个词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判断。而C选项则是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这个奇奇怪怪的词其实在初中就已经学过,这实在是出题人的匠心。考前我就对学生说过,实词题中的生僻词或生僻义项一般来讲是解释正确的,至少到现在还没出现过例外。现在

8、看来,仍是如此。第二题考虚词。A选项考的是虚词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这道虚词题并没有出现对虚词具体意义的考查,都是在考虚词的语法功能。这也使这道题的难度降低了。第三题考翻译。错误选项是A,译文中"等待"这个意思是原文中没有的。这属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