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ID:6809510

大小:1.01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1-26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_第1页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_第2页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_第3页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_第4页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34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概述21.1数字校园21.2需求描述2第二章整体方案介绍32.1方案设计原则32.2系统体系结构52.2.1数字校园框架52.2.2框架各部分说明52.2.2.1底层网络52.2.2.2数据存储备份,大型数据库,高性能分布式计算52.2.2.3应用62.2.2.4门户服务72.3方案详细描述82.3.1底层网络模块82.3.1.1VLAN的安全措施82.3.1.2路由选择82.3.1.3网络管理102.3.1.4防火墙设计122.3.2存储备份和高性能计算模

2、块132.3.2.1数据存储132.3.2.2大型数据库142.3.2.3数据备份152.3.2.4并行高性能计算152.3.3应用模块162.3.3.1应用开发和运行平台162.3.3.2统一消息服务系统(UMS)192.3.3.3统一用户管理系统(UUM)212.3.3.4视频点播(VOD)系统222.3.3.5证书授权(CA)系统232.3.3.6应用系统262.3.3.7应用与应用流程整合272.3.4门户服务模块30第三章市场定位33第四章主要厂商产品列表3334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第一章概述1.1数字校园“数字校园

3、”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它使得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信息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现实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数字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目前阶段国内数字校园建设,指在现有的校园网络和基本教学管理

4、信息化的基础之上,以如下四个部分为重点不断完善不断拓展,实现整个校园的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存储、计算资源的扩展,门户服务的提供。1.2需求描述²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包括网络带宽的升级,连网范围的扩大,网络设备的升级和优化,网络管理、安全的加强等;²对网络应用平台和系统的增强和完善,包括Web、Mail等服务的进一步优化,实施网络安全,完成身份认证系统,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丰富远程教育系统的功能和水平提升,完善视频会议系统,完善电子化教学,建立统一的校务管理系统(包括党务、行政、人事、财务、

5、纪检、采购、后勤等管理系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建立校园社区服务架构并提供多种服务,建立统一的门户服务扩大学校的宣传影响和对外服务,等;²建立先进的应用开发体系,形成一定的应用开发支持基础,以适应今后多种灵活的网络应用发展;34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²建立超级计算机系统,为科研中的大规模计算创造条件,建立网络海量存储系统,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存储服务;²保证所有软硬件系统的实施中充分考虑到技术和应用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形成不断完善的大学数字校园。第二章整体方案介绍2.1方案设计原则方案设计过程中遵

6、循着如下原则:²统一性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的网络设施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结构和统一的管理,多样性的不同应用更需要统一的管理、统一的使用,方案中遵循统一性的原则,保证业务、功能、界面、内容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服务的规范化和管理的高效性;²先进性、成熟性采用国际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系统在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技术落后而大规模调整,并能够通过升级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延长其生命周期,同时又要保证先进的技术是稳定的、成熟的,紧跟新的先进的IT技术趋势;²实用性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网络和系统资源,结合

7、实际业务需求和现有业务系统的情况,建成有特色的数字校园;²开放性和灵活性遵循国际公开的互联协议和规范,建立统一开放的系统接口,网络各部分的升级扩展和内外部系统的互联;同时提供灵活的管理和配置,以及个性化的用户使用风格;²可扩展性应用系统设计采用分层的模块化结构,以达到高可扩展性,适应业务的发展变化。软、硬件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能力,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以适应各种不同业务的不断发展;²安全性与可靠性34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采用电信级的软硬件设计,从网络、系统、应用等多方位实现安全基础。系统要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

8、恢复能力,主要设备采用双机或镜像备份工作方式,保证系统稳定运行;²易用性应用软件系统要能够连续长时间不间断工作,并能在不影响系统运转的情况下做到模块在线测试、更新、加载。系统必须易于使用,以降低用户培训成本;同时,系统维护应尽量集中、简单,尽量避免复杂系统和多系统组合的维护开销,减轻维护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