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

ID:68155803

大小:188.7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10-15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1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2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3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4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5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6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7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8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9页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浅论新加坡的儒家文化.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新加坡的儒家文化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系00348165叶露一,儒家思想在新加坡1,天人合一的和谐观2,仁爱有序的道德观3,入世有为的进取观4,重知尚贤的教育观5,重俭拙奢的节用观6,廉洁勤政的民本观7,致和执中的中庸观8,适应现代化的礼仪习俗1,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儒家提倡群学、天下为公,即把社会群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也是它追求普遍和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具体体现。新加坡是个多元民族的移民国家,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政府追求的首要目标。政府摈弃了儒家文化中“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糟粕,把追求和谐转化为追求集体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并加以大力宣扬。3,入世有为的进取观“天行

2、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基础之一。新加坡旅游圣地圣陶沙岛上蜡像馆的入口处,刻有三个“s”,是李光耀总理的名言的英文缩写,即生存,安全,成功(survival,securityandsuccess)。事实:新加坡由一生存困难的弹丸小国发展为新兴工业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4,重知尚贤的教育观从孔子“开门设教”到“学而优则仕”(《论语.学而》),重视教育培贤是儒家一大传统。新加坡政府重教意识十分强烈,建国初就制定了“教育立国”、“科教兴国”等战略方针。独到:国家制定了“教育储蓄计划”,为6-16岁学生设立帐户,以支付学校教学费用。二,从儒家文化在新加坡发展的历史轨迹看

3、新加坡儒家文化的特点1,封建性淡薄,仁爱精神、民族意识等积极方面得到发扬。2,新加坡的儒家文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成功地与科学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理性工具。3,儒学在新加坡传播过程中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广,是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播的第三个特征。1,封建性淡薄,仁爱精神、民族意识等积极方面得到发扬新加坡华人社会主要是由中国华南沿海闽粤两省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离开自然灾害和兵荒马乱的家乡到海外谋生的主要是农民和农村手工业者;例子:“星洲首富”陈笃生,从马六甲移居新加坡,开始做小贩,靠沿街叫卖蔬菜起家;特点:强宗大族的势力达不到海外。比较: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在贵族式家族

4、所有制的人伦关系中生长起来的,其特点就是既对血缘关系所强调的族内“休戚与共”给予重视和肯定,从而提倡“仁者爱人”、“泛爱众”,又特别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关系;新加坡并未经历过封建制,华族移民又非充满封建意识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此在这里传播和发展的不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也不是作为一种学术的儒家思想,而是个人伦理的儒家思想。杜维明教授语:“政治化的儒家就是国家权力高于社会、政治高于经济、官僚政治高于个人的创造性。这种形式的儒学,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必须加以彻底批判,才能解放一个国家的活力。另一面是儒家个人的伦理,它注重自我约束,超越自我中心,积极参与集体的福利

5、、教育、个人的进步、工作伦理和个人的努力。所有这些价值,对新加坡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2,新加坡的儒家文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成功地与科学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理性工具。儒家传统的价值观是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建筑在重农抑商的经济形态之上。在经济生活中,新加坡的儒家伦理,既显示出某种原动力,又显示出某种亲和力。经由“儒家商人”阶段把传统观念融入现代管理中,比起直接由农业社会生成的儒家伦理原则涉入管理要容易得多。老一辈移民初到新加坡,远离父母,容易在赌博、鸦片、妓女等诱惑下堕落。如果他们能遵循儒家的教导抵制这些诱惑,就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发展事业上。

6、许多华侨巨商都身背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那样鼓舞志气的话,用以鞭策自己。闽粤移民将孔子“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的节俭风尚带到南洋。这种传统精神在新加坡代代相传,至今犹然。新加坡已故总统薛尔思博士:“新加坡工业化、现代化=西方的先进技术+工艺+日本的效率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东方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学”新加坡前驻日大使、实业家黄望青先生:“新加坡现代企业精神=西方电脑式的计划+东方勤俭的美德”三,新加坡儒家文化的现代化转置1,儒家文化的封建色彩逐渐淡化;2,儒家思想本土化;3,儒家思想的现代化;4,儒家思想的社会生活化。五大共同价值观(1,儒家思想的本土化)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7、;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些内容充分考虑到新加坡种族多元、宗教多元的国情,主张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相互容忍;主张把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在个人之上,同时也强调照顾和尊重;从内容上看,它既是东方文化优良传统的体现,又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在努力倡导下,新加坡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不论种族、宗教、语言是否相同,都对这种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认同感。3,儒家思想的现代化杜维明先生在《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