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

ID:68386996

大小:68.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11-10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1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2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3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4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5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6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7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8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9页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_第10页
资源描述: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杨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赛[原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作者简介]杨赛〔1976-〕,男,XX湘阴人,文学博士,XX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工程?<乐记>研究史?〔工程编号14YJA760045〕阶段性成果。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工程?中国音乐史料学?〔工程编号111102〕阶段性成果。摘要: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讲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整个社会统一的、宜人法定秩序。礼制、行政和法律比拟起来,音乐更能贴近人的情感、思想,更能改善人的品性,引导社会各阶层产生正确的认识

2、和行为,从而实现天下的大治。这对现代国家治理仍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乐;情性;风俗引语音乐可以用来改善一个地方的风俗。乐者,所以移风易俗也。[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3305页。〔?史记·太史公自序?〕散乐移风,国富民康。[梁]萧统:?文选?,XX:XX古籍,1986年,第1588页。〔植?七启?〕?孝经?中说,音乐是改善一个地方的风俗最好的手段。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43页。〔?孝经·广要道章?〕.word.zl.-.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

3、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荀子·乐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乐之所贵者移风易俗,非谓钟鼓而已。[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56页。〔马融?论语·阳货?“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注〕礼乐者,儒之末也。所以贵儒者,以其移风易俗,不唯揖让与盘旋也。[晋]葛洪著,王明校释:?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第138页。〔?抱朴子·塞难?〕礼乐只是儒学的末端,儒家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重视,主要是由于他能改善人民的风俗,有益于社会治理。

4、那么,音乐为什么能改善风俗呢?音乐为什么是改善风俗最好的方法呢?一、乐本情性风俗是指一个群体的行为习惯,而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要改善一个群体的行为习惯,首先得改善个体的行为习惯。而个体的行为习惯又受其情感思想的支配。故自三代以后者,天下未尝得安其情性,而乐其习俗,保其修命,天而不夭于人虐也。何宁:?XX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第204页。〔?子·览冥训?〕.word.zl.-.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那么治道通矣。原天命那么不惑祸福,治心术那么不妄喜怒,理好憎那么不贪无用,适情性那么欲不过节。不惑祸福那么动静

5、循理,不妄喜怒那么赏罚不阿,不贪无用那么不以欲用害性,欲不过节那么养性知足。凡此四者,弗求于外,弗假于人,反己而得矣。何宁:?XX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第466页。〔?子·诠言训?〕因此,音乐首先要对个体的情感、思想发生作用。1制乐要从情性出发儒家早期经学文献,包括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文献如?五行?、?孔子诗论?、?民之父母?等,都强调心性与礼乐密不可分,王博:?<诗>学与心性学的开展?,?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我们将出土文献与纸面文献结合起来探讨,不妨称之为“乐本情性〞说。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

6、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1042页。〔?汉书·礼乐志?〕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679页。〔?礼记·乐记?〕乐之有情,譬之假设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那么必有性养矣。[战国]呂不韦著 陳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XX:XX古籍,2002年,第266页。〔?吕氏春秋·仲夏纪·侈乐?〕.word.zl.-.这三段话是讲制乐要从人的情性出发,能有效引导人的情性朝善的方面转化。乐能实

7、现由“激起心境〞[奥]威廉·奥古斯特·安布罗斯:?音乐与诗艺的分野——音乐美学研究?,见[德]费利克斯·玛丽亚·伽茨选编,金经言译:?德奥名人论音乐和音乐美——从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时期到20世纪20年代末的德国音乐美学资料集?,:人民音乐,2021年版,第162——165页。到怡养情性的转变。1情性本恶人的情性是有好有坏,有善有恶。在荀子看来,情性是恶的,礼乐是善的。假设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清]王先谦著,沈啸环、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第544页。〔

8、?荀子·性恶?〕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清]王先谦著,沈啸环、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第544页。〔?荀子·性恶?〕礼乐与情性,本是水火不容。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