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ID:6852783

大小:8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28

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_第1页
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_第2页
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_第3页
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_第4页
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杨晓琳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摘要: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其发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偏头痛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恶劣影响。目前西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为药物止痛,该法虽然在即刻缓解疼痛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基于偏头痛周期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问题以及长期反复使用止痛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又成为另一困扰人的难题。故而,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和方法是当前学者研究的新动向。笔者总结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进展,以便为治疗和研究本病提供完善的

2、方法与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从毫针针刺、电针治疗、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头皮针、耳穴、及火针疗、穴位埋线法等8个方面,对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汇总。针灸本着“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关键词:偏头痛;针刺;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特点,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为特点,本病易于复发,迁延难愈,令患者苦不堪言。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在中国,针刺治疗偏头痛源远流长,《黄帝内经·灵枢》就记载有列缺穴可以治疗偏头

3、痛。近年来,对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和实验报道可谓层出不穷,临床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可通过镇痛、抗炎、调节血管舒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微量元素生成以及调节内分泌等方面[1]起到改善和缓解偏头痛症状的作用。本文即对近几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简要综述。1.毫针单纯毫针刺激是针刺治疗偏头痛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偏头痛的发病部位多在胆经循行路线上,《吴鞠通医案》中就曾提到:“今日偏头痛甚,且清少阳之络。”尤其易发于太阳穴附近,故针刺治疗本病时,医家多以此立论,主穴取少阳经穴,辨证配穴,多取得较好疗效。林海波等[2]观察针刺治疗59例偏头痛患者,

4、发现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相对特异性,疗效优于非经非穴组,能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本项研究中发现针刺治疗过程中患者大都出现微热或微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据此推测,针刺疗效的取得可能与改善植物神经功能、调整颅内血管舒缩功能,进而调整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相关。吴敬等[3]采用缪刺法和非缪刺法治疗偏头痛患者100例,两治疗组均显示有效,而缪刺法在改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提出头痛症状的缓解可能与针刺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相关。另有研究从六经

5、取穴而不拘于少阳经,并配合手法。王国建等[4]分别循六经取穴鱼际、合谷、内关、外关、通里、养老,针刺方向从内关透刺外关,通里透刺养老,鱼际透刺合谷,得气后行提插泻法。经观察,该法疗效明显好于口服西药组。国外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报道多集中于针刺取穴与偏头痛发作强度和频率间的相关性研究。LoYL等[5]对21例患者分别取穴百会、风池、合谷、涌泉、玉堂、太冲等,进行10次针刺治疗,结果发现,针刺治疗能够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疗效产生的相关机制可能与不同于枕叶视觉通路的其他神经通路相关。PlankS等[6]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特定穴位针刺干预治疗

6、偏头痛试验,发现59例患者在接受每周2次,疗程4周的针刺治疗后,患者头痛的发作频率和强度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并且针刺效果在治疗后12周也未见减弱。2.电针毫针以外,电针以其刺激持续性和操作可控性强而逐渐被广泛采用。刺激强度以能够引起明显肌肉收缩而患者无明显不适的中等强度为宜,为防止患者对长时间等强度刺激产生适应性耐受,以适时调整刺激强度为宜。郑晖等[7]对偏头痛患者分别施以电针刺激少阳经穴与非经非穴,来研究取穴位置对电针疗效的影响。研究者认为,偏头痛发作时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快并伴不同程度痉挛。研究结果显示,电针刺激少阳经穴组患者的左侧大

7、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非经非穴组,而其余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换言之,电针刺激少阳经穴减轻患者头痛是通过降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而达到。亦有研究者对电针和单纯毫针刺激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肖蕾等[8]临床观察60例偏头痛患者,分别采用电针、毫针和口服西药治疗,电针针刺锥体交叉区(足太阳膀胱经的玉枕穴至天柱穴位于锥体交叉前、后在体表的投影区),电针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低于其他组。电针刺激主要通过疏通经络、祛邪外出以及调整足太阳膀胱经脉而达到止痛作用。3.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将中

8、西药注入有关穴位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注射中药治疗偏头痛多采用具活血作用的药物,取穴则以胆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