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ID:6864879

大小:63.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1-28

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_第1页
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_第2页
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_第3页
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_第4页
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2018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上海市普陀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按题目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郴州旅馆》)(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虚写的手法表达无限思念,杜甫《月夜》中同样虚写相聚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为谁流下潇

2、湘去(3).踏莎行(4).何时依虚幌(5).双照泪痕干【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潇湘”“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按题目要求选择。2.小明宣传“节俭用餐不浪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35精品文档,要在学校食堂张贴标语,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B.为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D.奢者狼藉俭者安,一

3、凶一吉在眼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用语要得体。本题要注意宣传的主题是“节俭用餐不浪费”,地点是学校食堂。A指:由俭朴节约的生活转变成奢华富裕的生活比较容易,而由过惯了奢华富裕的生活变成俭朴节约的日子会比较难。强调的是一种勤俭持家的生活之道。适合贴在家里。B项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强调的是俭和廉之间的关系,不适合贴在食堂。D项大意:简朴的人和奢侈的人各有所报。强调俭和奢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影响。贴在食堂,语义太重了。c项意思: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最大的恶。强调俭和奢的一般作用,适合贴在食堂。3

4、.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是一项是()身处互联网时代,,而要俯下身子,建立与公众的连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A.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35精品文档B.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c.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面孔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D.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面孔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义的连贯。通读整句话,是一个单句,主语应该只有一个,是“博物馆”,所以排除cD。再结合横线前后句,“拓展人们

5、感知文化的渠道”重点应该强调博物馆影响力的广度,而不是持久度,所以选B合适。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①近几年,全国文学界两场较大的学术对话之一就是关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全国的各种刊物发表了70余篇参与者的文章,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热闹的一场学术争鸣,怎样的作品才算经典?人们各执一词,难辨是非。②只有回到“人类为什么需要经典”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35精品文档这样一个问题的原点上,才能洞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肯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有谁不渴望了解更多的甚至全部文学现象呢?可这并不

6、现实,不是他们不想了解更多,而是做不到,是不可能。于是文学史家在他们所写的文学史中,只选择他们已知的文学现象中极少一部分加以阐释,譬如,据说中国唐代创作的诗歌大概有10万首之多,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在唐代文学的章节中大体上只会涉及几十位名人,不同程度地讨论几百首诗歌;中国人编写的外国文学史,所展开讨论的作家一般也都限制在两位数以内,集中解读的作品多则在百部左右,把提到的作品算在内一般也就在六七百部上下。在这些中外文学史中集中阐释的作家,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就会称为经典作家,集中阐释的作品我们也会称为经典作品。③人们面对浩瀚的文学世界,只选择了一部分来接触,这并非意味着要放弃全面把

7、握认知对象的愿望,而是要同时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较少的认知投入;二是要了解更多。前者是量力而行,后者是靠近认知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两个目的呢?其基本思路就是企望以“较少”代表“许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所提供的所谓经典不论恰当不恰当,其核心标准就是这些作家作品的“代表性”,意在通过这些“代表”来实现的目的。④由此可见,文学经典就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35精品文档。历史上经典的选择和确认首先发生在人类的教育过程中,这一反复出现的事实同样证明着经典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