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导学案

《河中石兽》导学案

ID:6900780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30

《河中石兽》导学案_第1页
《河中石兽》导学案_第2页
《河中石兽》导学案_第3页
《河中石兽》导学案_第4页
《河中石兽》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河中石兽》导学案《河中石兽》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学习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难点: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知识链接】1、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戌乌鲁

2、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是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成。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3、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

3、“笔记”和“小说”的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优势十分明显。【自主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河干()门圮()船棹()曳()湮没()啮沙()坎穴()溯流()臆断()【朗读课文,翻译】1、翻译全文。2、完成《学辅》P86第2、3、4题3、理解重点词。《学辅》P86第5题。4、重点理解的句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4、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概括各层大意。【再读课文,文本探究】3、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试归纳总结。经过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人物寻找地点原因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

5、文档第四种4、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5、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这说明了什么?(《学辅》第12题)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6、结合全文,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7、“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把握文章主旨】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辅》第11题)【写作鉴赏】1.层层铺垫。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小结】【随堂测试】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

6、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1、课后第五题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

7、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4、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5、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6、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事例?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