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

ID:69470572

大小:5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11-05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1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2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3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4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5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6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7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8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9页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一章  绪论1.耳鼻喉的专科特点:它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纶学说为理论根底,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变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治与外治相结合。2.开展史:〔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谓:〔扁鹊〕“过,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因此,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2〕?金匮要略?最先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一症,即后世所称“梅核气〞,所创立的半夏厚朴汤一直沿用至今。〔3〕唐代,政府设立太医署,其中“耳目口齿科〞〔颇类今之

2、五官科〕已初具规模,开场形成一个独立的专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学的开展史上是一件大事。〔4〕清代,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耳与脏腑的关系:耳位于头部两侧,属“清窍〞之一,司听觉,主平衡。与耳有较为密切关系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等。2.鼻与脏腑的关系:鼻为肺系之前端,连于喉、接气道、下通于肺,有助肺行呼吸、主嗅觉、协发音、司清化之功能。3.咽喉与脏腑的关系:-.word.zl.-咽前连口腔,下经

3、食道通胃腑,为胃之系,有司饮食吞咽、助言语、御外邪的功能。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4.耳语经络的关系:直接循行于耳的主要经脉,多属阳经,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5.咽喉与经络的关系: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皆直接通达。第三章  耳鼻咽喉的病因病机概述1.耳鼻咽喉疾病的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外伤致病、异物所伤。2.耳鼻咽喉疾病的实证,常见于病变的初期或中期,以外邪侵袭、脏

4、腑炽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第四章  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1.耳鸣呈高音调,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肾虚损或气血缺乏之证;耳鸣呈低音调,低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胆热盛,或风邪外袭,邪气壅滞耳窍之证。2.眩晕伴有头重、头胀、低音调耳鸣、胸闷呕恶、纳呆倦怠者,多属痰湿中阻。3.鼓膜色蓝、外凸,多为瘀血聚耳窍。第五章  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1.常用的通窍法有: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升阳通窍、利湿通窍。2.祛瘀法:本法选用具有通血脉、祛瘀滞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或配合其他治法,适用于治疗血行不畅、气滞

5、血瘀,或痰瘀互结所致的耳鼻咽喉病证。第六章  耳科疾病-.word.zl.-1.耳郭痰包:是指〔耳甲腔、耳甲艇、舟状窝、三角窝等处〕耳郭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抽后肿消,但不久又复肿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2.断耳疮相当于西医学的“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3.旋耳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外耳湿疹〞。病因病机为:风热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4.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排脓时注意切口必须与外耳道纵轴平行,以防形成外耳道狭窄。5.耳疮:是指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

6、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弥漫性外耳道炎〞。6.外耳道异物的去除原那么:〔1〕昆虫类异物:先用酒、植物油、汁或乙醚、丁卡因等滴入耳,使虫体失去活动能力,然后用镊子取出,或行外耳道冲洗。〔2〕圆球形异物:切勿用镊子或钳子夹取,以防异物滑入耳道深处。7.大疱性骨膜炎:是指以耳痛、鼓膜起血疱为主要特征的耳病。8.耳胀、耳闭:〔1〕病因病机:耳胀多为病之初起,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而致;耳闭多为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由邪毒滞留而致,与脏腑失调有关,因此多为虚实夹杂之证。〔2〕外治法: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

7、吹,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等。9.脓耳:是指以鼓膜穿孔、耳〔鼓膜之〕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要特征的耳病。〔1〕耳流脓即是脓耳。〔×〕〔2〕肝胆火盛: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排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或仙方活命饮加减。〔3〕脾虚湿困:治法:健脾渗湿,补托排脓。-.word.zl.-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10.脓耳变证:常见的有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等。11.耳鸣、耳聋:〔1〕实证病因病机: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

8、,抑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所致。〔2〕肝火上扰:治法:清肝泻热,开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痰火郁结:治法: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12.耳眩晕:〔1〕临床病症:眩晕发作时的典型病症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即: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有向一侧倾倒的感觉,站立不稳,体位变动或睁眼时眩晕加重,但神志清楚,多半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耳鸣耳聋等病症。〔2〕证型:眩晕发作期以实证多见,如风邪外袭、痰浊中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