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 王庆 兰振智)

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 王庆 兰振智)

ID:6952292

大小:38.0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31

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 王庆 兰振智)_第1页
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 王庆 兰振智)_第2页
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 王庆 兰振智)_第3页
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 王庆 兰振智)_第4页
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 王庆 兰振智)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 王庆 兰振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乔茂云王庆兰振智)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部、黑河流域下游,地理位置东经97o10'~103o7',北纬39o52'~42o47',土地总面积11.46万km2,南连甘肃省XX市,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有507.14公里的边境线,是西部边防重镇。   额济纳旗历史悠久,汉朝中央政府就开始在这里驻军戍边,文明于世的居延汉简就是额济纳旗古老文化的象征。300年前东归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一部就定居在这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支持国家航天事业,额济纳人民让出了最好的草场给

2、XX卫星发射中心,旗政府驻地历经三次搬迁才定于达来库布镇。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就是从这里发射的。   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多年平均降水37mm,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黑河来水,由于近年来黑河中游过量拦蓄引用河水,导致额济纳旗生态环境出现危机,土地退化沙化严重,成为我国主要的沙尘源地。   2000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栏目“新闻调查”——《沙起额济纳》,披露了额济纳旗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危害,从此额济纳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对黑河水资源的分配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

3、黑河分水问题,最终于2000年8月21日实现了黑河历史上第一次跨省区调水。   2002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开始实施。我们逐年对项目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监测,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和生长量有大幅度提高,生态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植物群落的演替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机理、恢复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积累了经验。 1、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1.1土壤与植被现状分布   灰棕漠土广泛分布于东西戈壁、沿河两岸的波状平原上,土壤养分低,其植被类型属于旱生、超旱

4、生荒漠植被,优势种群有膜果麻黄、红砂、梭梭、霸王等,盖度在3%以下。   林灌草甸土分布于沿河两岸阶地、湖盆洼地,并且和河岸固定、半固定风沙土插花分布,有机质积累较多、养分含量较高,是粮食生产、放牧、打草基地。植被有胡杨、红柳、沙枣、苦豆子、芦苇、芨芨草和少量冰草、针茅、蒿类,植被盖度在40%左右。绿洲内分布有大小十几个湖泊,原有水域、湿地面积300多万亩,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现在已基本消失。   盐碱土分布于沿河阶地及湖盆洼地,土壤表层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对大多数植物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植被以耐盐植物

5、梭梭、盐爪爪、红柳为主,是养驼业的重要基地。   潮土为非地带性土壤,是本旗较肥沃的土壤,面积较小,植被为中旱生和旱生耐盐植被,优势种群有苦豆子、红柳等,覆盖度高,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用地。   风沙土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及额济纳河两岸,属难利用土地。 1.2植被演替规律 1.2.1正常演替   我们在生态修复项目监测工作中发现,退耕地1~3年植被优势种群为骆驼蓬、花花柴等1~2年生农业杂草。接下来苦豆子、骆驼刺等多年生草本和小灌木逐渐占据优势,因水土条件不同可逐渐演替为胡杨、红柳群落,整个演替过程10年

6、左右即可完成。 1.2.2退化演替   植被的退化演替多是由于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影响而引起,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人类的活动会对植被造成剧烈影响,短期内就可见明显的变化。我旗境内植被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演替,由于水资源缺乏造成优势种群胡杨、沙枣等逐渐苦死,其优势地位被红砂、白刺、骆驼刺等取代;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红柳灌丛植株矮化失去优势,苦豆子、白刺等逐渐成为优势种群,草场的饲用价值降低。 1.2.3恢复演替   恢复演替是退化演替的逆过程,其表现是当特定地段受到保护或者环境条件有所改善

7、之后,植被由旱生、超旱生植被向中旱生、草甸植被演替,植株个体逐渐增大,覆盖度和生物量增加。在退化土地上采取灌溉和保护措施后,胡杨、红柳等物种逐渐生长起来并成为优势种群,植株密度增大、高度增加,总体生物量增加、饲用价值提高。 1.2.4演替规律   草原植被退化是不合理的管理与超限度利用在脆弱的生态地理条件下所造成的,导致植被生产力衰退、生物组成更替、土壤退化、水文循环系统改变、近地表小气候环境恶化的演替过程。因此,草原植被退化是多因素叠加作用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过大的牧压和超负荷的收割,超越了

8、草原一些植物的再生能力,使植被的生物量减少,群落稀疏矮化,利用价值优良的草种衰减,劣质草种增生。牧区群众还采伐乔、灌木作为薪柴或筑坝材料,挖苁蓉、甘草等药材,直接或间接加速植被的退化。   水资源是本地草原生物群落自我维持的前提条件,缺水必然降低植被的再生能力,导致草原退化。我旗大风天气出现的频率很高,以稀疏矮化为特征的植被衰退会增强风力侵蚀作用,引起土壤流失和土壤结构恶化,这种土壤退化又会加剧植被与生态系统的退化。   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